时间: 2025-04-29 23:03: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03:02
叶落惊秋,一年容易,可堪老境侵寻。月明如许,人立小桐阴。刚到九分圆处,池塘外,树影萧森。更同照,微尘国土,总总与林林。万家忧乐意,清光写尽,寂不闻音。只嗷嗷待哺,无数饥禽。怎奈湖山歌舞,是间乐,谁解思今。仅留得,满怀孤愤,泽畔有人吟。
秋天的叶子落下,惊醒了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一年过得如此容易,难以承受老去的侵袭。明亮的月光洒下,我站在小桐树的阴影下。月亮刚好圆到九分,池塘边的树影显得萧条凄冷。更有那微尘之地,尽与林木相映。万家的忧乐情绪,明亮的月光写尽了,却听不见任何声音。只有那些饥饿的鸟儿在哀鸣,等待着食物。面对湖山的歌舞,是一种乐趣,然而又有谁能理解我此时的思绪呢?我只留得满腔的孤愤,泽边还有人吟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熊希龄,字梅溪,号子华,现代著名政治家和诗人,曾任中华民国内阁总理。其诗风兼具传统与创新,擅长抒情,常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秋时节,正值秋季,诗人借助明月与秋景,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内心的孤独思索。
这首诗在形式上继承了传统的诗歌韵律,而在内容上则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流逝的深刻思考。开篇的“叶落惊秋”即直入主题,表达了对秋天的感受,叶子的凋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令人感到一种紧迫感。接着,诗人通过“月明如许”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明亮的月光照耀下,诗人站在小桐树下,独自沉思。
在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诗人并未忽视社会的忧乐,诗中提到“万家忧乐意”,反映了人间的百态,但在这宁静的夜晚,诗人却听不见“寂不闻音”,显示出一种孤独感。最后,诗人以“满怀孤愤”收尾,表达了在美好月光下,内心深处的苦闷与愤懑。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社会的思考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愤懑。诗人以月光为媒介,折射出人生的无奈与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九分圆处”指的是什么?
“万家忧乐意”的意思是?
诗人站在“人立小桐阴”下,表现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