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行香子·庚午仲秋泛舟西湖,回首旧游,邈不可得》

时间: 2025-05-02 12:24:39

诗句

宿雨初收。

佳处凝眸。

独徘徊、还惜前游。

夕阳西下,波水东流。

甚过烧灯,才上巳,便中秋。

依旧高楼。

依旧轻舟。

问溪山、能忆人不。

晌来心事,都在眉头。

叹沈郎腰,潘郎鬓,庾郎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4:39

行香子·庚午仲秋泛舟西湖,回首旧游,邈不可得

原文展示:

宿雨初收。佳处凝眸。独徘徊还惜前游。夕阳西下,波水东流。甚过烧灯,才上巳,便中秋。依旧高楼。依旧轻舟。问溪山能忆人不。晌来心事,都在眉头。叹沈郎腰,潘郎鬓,庾郎愁。

白话文翻译:

初雨刚刚停歇,风景依旧美丽,我在这里凝视,独自徘徊,依旧怀念之前的游玩。夕阳西沉,波水向东流去,甚至比点亮灯火的时刻,更能引起我对中秋的思绪。高楼依旧,轻舟依旧,问溪山是否还记得我。今天的心事,都写在眉头上。感叹沈郎的纤细腰肢,潘郎的白发,庾郎的忧愁。

注释:

  • 宿雨:前一夜或早晨下的雨。
  • 佳处:美好的地方。
  • 徘徊:徘徊不去,徘徊。
  • 烧灯:点灯,寓意夜晚的到来。
  •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月圆之夜。
  • 高楼:指湖边的楼阁。
  • 轻舟:小船,象征游览和闲适。
  • 沈郎、潘郎、庾郎:为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人物,代表不同的人生境遇和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荣法(约1870-1920),近代诗人,字子期,号逸青,擅长词作,受到古典文化的深厚影响,作品中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庚午年仲秋,诗人在西湖泛舟时回首往昔的游玩,感怀时光流逝及人事变迁,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及对当下心境的沉思。

诗歌鉴赏:

这首《行香子》以西湖为背景,通过初雨停歇后的景象引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游玩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感慨。诗中融入了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的交织,展现了一种恬淡而又伤感的情绪。开篇的“宿雨初收”带来了一种清新而静谧的氛围,随后描绘的“夕阳西下,波水东流”则形成了时间流逝的对比,令人倍感惆怅。尤其是“问溪山能忆人不”,引发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最后以对沈郎、潘郎、庾郎的叹息,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情感与人生无常的深切感悟,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宿雨初收:刚刚停下的雨,象征清新。
    • 佳处凝眸:在美丽的地方静静凝视,表现了诗人对美景的陶醉。
    • 独徘徊还惜前游:独自徘徊,怀念以前的游玩,流露出对过去的依恋。
  • 修辞手法

    • 比喻: “夕阳西下,波水东流”将时间的流逝形象化,增强了诗的意境。
    • 对仗:“依旧高楼,依旧轻舟”,对称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词的中心思想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展现了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 初雨: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夕阳:代表时光的流逝。
  • 溪山:体现自然的永恒与人事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袁荣法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词中提到的“沈郎、潘郎、庾郎”代表了什么?

    • A. 三位诗人
    • B. 三种美德
    • C. 三种不同的情感状态
    • D. 三个历史人物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袁荣法的《行香子》和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但袁荣法的词更多地融入了自然景色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加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近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意象与主题》

相关查询

鹧鸪天·閒窗遣兴,调寄鹧鸪天 如梦令·仲冬望日独坐航泊轩迎月,调寄如梦令 西江月·赠南郑彭翼仲,调寄西江月 满江红·再题精忠柏,调寄满江红,步武穆韵 柬陈照磨士勉 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次韵奉和杨圣咨题李长者旧居 春日田园杂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凡开头的成语 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龜字旁的字 棋客 目怔口呆 天慧 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媦壻 風字旁的字 長字旁的字 按劳分配 包含凤的成语 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秋闱 皿字底的字 惮赫千里 心迹双清 面红面绿 耳字旁的字 傍柳随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