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3:2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3:27:42
霭霭山河春欲尽,
眼中无复西东。
未能收拾苦匆匆。
炮庄先托钵,
药地入天雄。
咫尺画图重认取,
依然粉碎虚空。
人间恨事古今同。
情知落墨处,
泪与一般浓。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的景象,山河笼罩在雾气中,令人迷失方向。心中难以整理那匆匆而过的苦楚,炮声中的庄稼人先前已托付了自己的希望,而药材的生长则与天上的雄伟相对应。即使近在咫尺,画中所描绘的景象也难以重新认领,依旧在虚空中破碎。人世间的仇恨,无论古今都是相同的。尽管知道落笔之处,泪水依旧如墨一般浓烈。
卢前,近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和感慨为主,风格独特,常常结合历史与现实,展现出深沉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刻,诗人目睹了自然的变化与人间的苦痛,深刻反思了人生的无常与仇恨的延续,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
卢前的《临江仙 其一 方密之江天晓雾图》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考的作品。诗的开头以“霭霭山河春欲尽”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淡淡忧伤的气氛。春天的即将结束,代表着生机的消逝,诗人仿佛在感叹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接着,诗人提到“眼中无复西东”,这种迷失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是心灵上的一种困惑。在这片雾气笼罩的山河中,诗人面对现实的复杂与无奈,感受到了生活的匆匆与苦涩。紧接着的“炮庄先托钵,药地入天雄”则引入了战争与生计的关系,显示了生活的艰难与希望的渺茫。
最后的几句,诗人在思考人间的仇恨与无常,表达出一种深切的无奈与悲伤。诗人用“泪与一般浓”来形容情感的沉重,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共鸣。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哲思,更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围绕着春天的结束与人生的苦楚展开,表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无奈,探讨了人间仇恨的古今相似,传达出一种对生命无常与情感深重的思考。
诗中“霭霭”指代什么样的景象?
诗中提到的“炮庄”最可能与什么相关?
“人间恨事古今同”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