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临江仙 其三 彊村词来,调高意远,讽味不足,聊复继声》

时间: 2025-08-03 23:15:53

诗句

西北浮云车盖去,晚来心与飘风。

高楼独上与谁同。

名随三老隐,声在九歌终。

不是凭阑无下意,新来筋力添慵。

江心桃竹倚从容。

音书迟雁字,经本閟龙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3 23:15:53

临江仙 其三

作者:沈曾植 〔清代〕


原文展示

西北浮云车盖去,晚来心与飘风。
高楼独上与谁同。
名随三老隐,声在九歌终。
不是凭阑无下意,新来筋力添慵。
江心桃竹倚从容。
音书迟雁字,经本閟龙宫。


白话文翻译

西北的浮云如同车盖般飘去,傍晚时分我的心随风飘荡。
在高楼上独自一人,难以找到知音。
名声早已隐匿于三老之中,音容却仍在《九歌》的结束处。
并不是凭栏而感到无聊,而是新近的力量使我更加慵懒。
江心的桃树和竹子静静依靠,显得从容自得。
音信如同迟来的雁字,经过龙宫的深处。


注释

  1. 西北浮云:指天空中飘浮的云彩,象征着变化无常。
  2. 晚来心与飘风:傍晚时分,心情随风漂荡,表达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3. 高楼独上:独自登上高楼,象征孤独。
  4. 三老:指道教的三位仙人,象征隐士的高洁名声。
  5. 九歌:古代乐歌,象征着诗人的文化修养。
  6. 凭阑:指倚在栏杆上,象征着思考或沉思。
  7. 筋力添慵:身体力量减弱,感到懒散。
  8. 桃竹:桃树和竹子,象征自然的宁静。
  9. 音书迟雁字:音信如同迟来的鸿雁,象征书信的稀少与遥远。
  10. 閟龙宫:古代神话中龙的居住地,象征深邃的神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曾植,字蕴辉,号洵斋,清代著名的诗人、学者,曾任职于地方官员,精通文学和书法。沈曾植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个人的情感抒发与自然景物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临江仙 其三》创作于沈曾植晚年时,诗中流露出对孤独与生命的思考,反映了他对名利的淡漠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临江仙 其三》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孤独与生命的深刻思考。开篇“西北浮云车盖去,晚来心与飘风”以浮云和晚风为引子,渲染出一种飘渺而又孤独的氛围。诗人站在高楼之上,独自一人,感受到名声与人际关系的疏离,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无奈。

接下来的“名随三老隐,声在九歌终”,则通过引用道教的三老和古乐《九歌》,暗示诗人虽然在名声上有所追求,但内心仍向往隐逸的生活。在“不是凭阑无下意,新来筋力添慵”中,诗人自嘲身体的懒惰与无所事事的状态,进一步深化了孤独感。

结尾“江心桃竹倚从容,音书迟雁字,经本閟龙宫”将目光转向自然,桃竹的从容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态度,而“音书迟雁字”则暗示着疏离与思念,使整首诗在孤独中透出一丝自然的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北浮云车盖去:浮云如车盖般随风而去,象征时间的流逝。
  2. 晚来心与飘风:心情随风飘荡,传达出一种无奈与孤独。
  3. 高楼独上与谁同:在高楼上独自一人,表达了孤独的感受。
  4. 名随三老隐:名声隐匿,显示对名利的淡漠。
  5. 声在九歌终:音容依然存在,表明对文化的珍视。
  6. 不是凭阑无下意:并非无所事事,而是身心疲惫。
  7. 新来筋力添慵:身体的疲惫感加重,暗示生活的困顿。
  8. 江心桃竹倚从容:自然景物的安宁,与诗人的内心形成对比。
  9. 音书迟雁字:音信稀少,象征孤独与思念。
  10. 经本閟龙宫:提及龙宫,增添神秘感,暗示深邃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西北浮云车盖去”,将浮云比作车盖,形象生动。
  • 对仗:如“高楼独上与谁同”,“名随三老隐,声在九歌终”,形成对仗的美感。
  • 拟人:如“音书迟雁字”,将音书拟人化,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独白的结合,表达了对孤独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向往,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浮云:象征变化无常,人生的无常。
  • 高楼:象征孤独与高远的追求。
  • 桃竹:自然的宁静,象征心灵的安宁。
  • 雁字:象征音信的稀少与思念的遥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三老”指的是? A. 三位隐士
    B. 三位神仙
    C. 三位诗人

  2. “高楼独上与谁同”的意思是? A. 有很多朋友
    B. 独自一人
    C. 有知音相伴

  3. “音书迟雁字”中“雁字”象征什么? A. 飞翔的鸟
    B. 书信的稀少
    C. 旅行的日记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临江仙》系列其他作品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临江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现了孤独与对自然的向往,但沈曾植更侧重于内心的独白,而李清照则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女性特有的柔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沈曾植诗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解佩令(木犀) 解佩令 寄庶之 解佩令 醉美人 解佩令 赠七七 解佩令 解佩令二首 其一 登大别山 解佩令二首 其二 解佩令二首 其一 解佩令 解佩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鹤鸣之叹 辰字旁的字 峯嶂 阿娘 包含积的词语有哪些 屮字旁的字 长字旁的字 麥字旁的字 求战 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扶危定倾 拣信生 八字旁的字 含商咀征 劳而不获 敕文 朱口皓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