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5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59:22
万劫灰中藏世界,千层浪里惜儒珍。
在无尽的苦难与毁灭中,隐藏着一个丰富的世界;在层层波浪中,珍惜着那些儒雅的精神。
鲁仕能(约1300年-1370年),元代诗人,生于士族家庭,通晓诗文,尤以古诗和词作见长,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此诗创作于元代末期,社会动荡与文化变革并存,诗人通过对儒家文化的珍视,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渴望与思考。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展示了人类在经历万劫与千层浪的困境中,依然能够发现和珍惜那些蕴含着智慧与文化的珍贵事物。诗的前半句“万劫灰中藏世界”通过“灰”这一意象,传达出一种在绝望中寻求希望的情感,暗示即使在最坏的情况下,仍有未知的美好等待着被发现。后半句“千层浪里惜儒珍”则进一步强调了对儒家文化的重视,显示出诗人内心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这种对文化的珍惜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也寄托了对社会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苦难的感慨,也有对人类精神的坚定信念。诗人以简约的笔触,勾勒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令人深思。
整首诗探讨了在艰难困苦中对文化与精神的珍视,表达了对传统智慧的尊重和对未来的希望。
诗中“万劫”指的是什么?
A. 极多的快乐
B. 极多的劫难
C. 极多的财富
D. 极多的知识
诗人对儒家文化的态度是?
A. 鄙视
B. 忽视
C. 珍惜
D. 怀疑
鲁仕能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在困境中对人生的思考与珍惜,但鲁仕能更侧重于对文化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奋斗。这种对比展示了不同诗人对生命意义的不同理解,反映了各自时代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