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甘草子·尘所不肯修行》

时间: 2025-05-07 08:46:27

诗句

尘所不肯修行,个个贪欢聚。

转转恋荣华,怎肯将心悟。

直待阴公教来取。

便急与相随去。

早被儿孙送归土。

金玉谁为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6:27

原文展示:

甘草子·尘所不肯修行
作者: 王哲 〔元代〕

尘所不肯修行,个个贪欢聚。
转转恋荣华,怎肯将心悟。
直待阴公教来取,便急与相随去。
早被儿孙送归土,金玉谁为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人们对尘世间名利的执迷,每个人都沉迷于欢聚与享乐。即使心中明白应当觉悟,还是难以放下对荣华富贵的追求。最终,只有在阴司公来临的时候,才会无奈地随他而去。等到死后,儿孙将自己送入黄土之中,金银财宝又有谁能真正掌控呢?

注释:

  • :这里指尘世、世俗的生活。
  • 修行:原意为修炼、修道,这里引申为修身养性。
  • 贪欢聚:沉迷于欢聚与享乐。
  • 阴公:即阴司公,指阴间的神灵,掌管人死后的去处。
  • 送归土:指葬入土中,归于死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哲,元代诗人,生活在元朝时期,他的作品多表现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批判,风格清新自然,常常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名利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许多人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迷失自我。诗人通过对世俗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对人们贪欢聚的无奈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甘草子·尘所不肯修行》通过简洁而深刻的文字,揭示了人们在尘世中对名利的执念与追求。开头两句“尘所不肯修行,个个贪欢聚”,直接点出了人们对世俗生活的沉迷,暗示出一种内心的矛盾:明知应当修行,却因贪恋而无法自拔。接下来的“转转恋荣华,怎肯将心悟”,进一步加深了这一矛盾,表达了人们在富贵荣华面前的无奈和彷徨。

整首词以阴司公的到来为契机,反映出一种对死亡的思考。人们在世时追求名利,然而最终却不得不面对死亡的来临,体现出一种宿命感。最后一句“金玉谁为主”则发出对财富的质疑,强调了金银财宝在面对生死时的无用,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尘所不肯修行:点出世人对修行的懈怠,表明人们的心灵未能得到提升。
  • 个个贪欢聚:每个人都沉醉于享乐,强调人性中的贪婪。
  • 转转恋荣华:人们对名利的追求如同转动的轮子,无法停歇。
  • 怎肯将心悟:即使有心觉悟,也难以做到,表现出对自我的无力感。
  • 直待阴公教来取:直至死亡的来临,才意识到人生的无常。
  • 便急与相随去:人们在面对死亡时的无奈与顺从。
  • 早被儿孙送归土:最终归于尘土,象征生命的脆弱。
  • 金玉谁为主:质疑财富的真实价值,提示人们思考更深层次的生命意义。

修辞手法:

  • 对比:对照生与死、名利与觉悟,增强诗的深度。
  • 隐喻:将人生比作一场修行,暗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内心的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对尘世名利的批判,强调了人应该超越对物质的追求,关注内心的修行与觉悟,最终反思生命的本质与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世俗的纷扰与名利的诱惑。
  • 阴公:象征死亡的来临与生命的结束。
  • 金玉:象征财富与物质,提示其在生死面前的无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贪欢聚”指的是什么? A. 对修行的执着
    B. 对享乐的沉迷
    C. 对自然的向往
    D. 对家庭的重视

  2. “金玉谁为主”意在表达什么? A. 财富是生活的全部
    B. 财富在死亡面前毫无意义
    C. 财富是人生的目标
    D. 财富可以带来快乐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探讨名利与人生的关系。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比较王哲的这首词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思考,但王哲侧重于对名利的批判,而李清照则更为感性,关注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哲生平与作品研究》

相关查询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其十二峻极寺 颖公遗碧霄峰茗 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 咏怀 广支苏才翁挽词三首 新霁登周王城 打鸭 依韵和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户的词语有哪些 穷途落魄 庆幸 挥沐吐餐 游丝飞絮 韋字旁的字 齿字旁的字 包含筯的词语有哪些 靣字旁的字 跌弹斑鸠 依葫芦画瓢 瑜珥 而字旁的字 奋发有为 母字旁的字 贤母良妻 谋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