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4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42:29
太常引 红梅
作者: 张之翰 〔元代〕
幽香拍塞满比邻。问开到几层春。
谢绝蝶蜂群。祗么凤和渠意亲。
醉红肌骨,艳红妆束,能有许时新。
也待不摇唇。忍孤负风流玉人。
这朵红梅的幽香弥漫,扑满了邻近的地方。我问她,要开到几层春天的景象?却拒绝了蝴蝶和蜜蜂的光临,只愿意和那凤凰亲近。醉人的红色肌肤,艳丽的妆束,能有多少时日的新鲜?也只待不轻易张嘴,忍耐着不辜负那风流倜傥的美人。
诗中提到的“凤”与“美人”常常在古代诗词中用来象征理想的爱情与美的追求。凤凰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与美丽、优雅的人物相联系。
作者介绍:张之翰,元代诗人,擅长词作,对花鸟的描写尤为细腻,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春天,描写红梅独特的美丽与香气,表达了诗人对红梅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爱情的感慨。
《太常引·红梅》展现了红梅独特的魅力与诗人内心的情感,通过对香气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且生动的氛围。诗人通过问句“问开到几层春”,引发读者对春天的无限遐想,暗示着红梅的娇艳是春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谢绝蝴蝶和蜜蜂的意象,表现了红梅的高洁与孤傲,不愿随便与外界的纷扰相交。
诗的最后两句,诗人对红梅的美丽进行更深的思考,醉红的肌肤和艳丽的妆束让人沉醉,但又不禁要问,这样的美丽能维持多久?似乎在暗示着美丽和青春的短暂,这种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流逝的惋惜,构成了整首词的情感基调。
整首词结构严谨,意象丰富,透过对红梅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展现了元代诗词的独特风格和深厚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红梅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爱情的憧憬,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通过红梅的高洁与孤傲,诗人传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爱情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幽香”主要指什么?
诗人希望与谁亲近?
诗中“醉红肌骨”是形容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