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1:57
玉楼春 寄长安子
作者: 马钰 〔元代〕
洞中日月无朝夕,
晃朗云衢通宝陌。
上明紫脑承三清,
下照黄河常五色。
自然霞结玲珑宅,
内有长生三岛客。
未彰云外去时踪,
已到眼前来显。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与世无争的仙境。在这个洞天福地里,日月的交替不再存在,悠然自得的氛围弥漫着云天之间,通向宝贵的道路。上面明亮的紫色光辉承载着道教的三清,下面的黄河则常常闪耀着五彩的光辉。自然而然,霞光将这个精致的宅邸装点得如同玲珑玉器,里面居住着长生的三岛神仙。虽然云外的行踪尚未显现,但它们早已在眼前显现出来。
马钰,元代著名诗人及道教人物,世称“马真人”。其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融入道教哲学,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元代一个动荡的时期,诗人借助对洞天福地的描绘,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逃避。
这首《玉楼春 寄长安子》通过描绘一个超脱于世俗的洞天仙境,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日月无朝夕”的意象,展现了一个超越时间的境界,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的渴望。紫色和五色的光辉,象征着道教的神秘与丰盛,暗示着一种精神上的升华与追求。
诗中“自然霞结玲珑宅”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人间世俗的排斥。这种对理想境界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追求与向往。最后一句“未彰云外去时踪,已到眼前来显”,则表达了这种理想生活的瞬间显现,既有对未来的期盼,也有对现实的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精妙,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宁静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道教思想的认同以及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追求理想的生活和对自然的向往。通过描绘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场景,表达了对长生不老、超脱尘世的渴望。
诗中的“日月无朝夕”是什么意思?
A. 诗人对时间的珍惜
B. 诗人对时间的超脱
C. 诗人对自然的描写
D. 诗人对生活的感慨
“长生三岛客”代表了什么?
A. 人间的繁华
B. 追求永恒与理想的生活
C. 道教的教义
D. 诗人的个人经历
诗中描绘的场景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B. 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世俗的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