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玉楼春 寄长安子》

时间: 2025-05-09 00:31:57

诗句

洞中日月无朝夕。

晃朗云衢通宝陌。

上明紫脑承三清,下照黄河常五色。

自然霞结玲珑宅。

内有长生三岛客。

未彰云外去时踪,已到眼前来显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1:57

原文展示:

玉楼春 寄长安子
作者: 马钰 〔元代〕

洞中日月无朝夕,
晃朗云衢通宝陌。
上明紫脑承三清,
下照黄河常五色。
自然霞结玲珑宅,
内有长生三岛客。
未彰云外去时踪,
已到眼前来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与世无争的仙境。在这个洞天福地里,日月的交替不再存在,悠然自得的氛围弥漫着云天之间,通向宝贵的道路。上面明亮的紫色光辉承载着道教的三清,下面的黄河则常常闪耀着五彩的光辉。自然而然,霞光将这个精致的宅邸装点得如同玲珑玉器,里面居住着长生的三岛神仙。虽然云外的行踪尚未显现,但它们早已在眼前显现出来。

注释:

  • 洞中日月无朝夕:指在洞中,时间的流逝如同没有白天和黑夜一样,表示一种超然的状态。
  • 晃朗云衢通宝陌:云层明朗,通向美好的道路。
  • 上明紫脑承三清:指天空的紫色光芒,象征道教的三清(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
  • 下照黄河常五色:黄河常常闪耀着五种颜色,象征着丰饶和美丽。
  • 自然霞结玲珑宅:自然的霞光将宅邸装点得精致美丽。
  • 长生三岛客:指居住在三岛的长生不老的仙人。
  • 未彰云外去时踪,已到眼前来显:虽然云外的行踪尚未可见,但它们的存在已经显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钰,元代著名诗人及道教人物,世称“马真人”。其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融入道教哲学,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一个动荡的时期,诗人借助对洞天福地的描绘,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逃避。

诗歌鉴赏:

这首《玉楼春 寄长安子》通过描绘一个超脱于世俗的洞天仙境,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日月无朝夕”的意象,展现了一个超越时间的境界,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的渴望。紫色和五色的光辉,象征着道教的神秘与丰盛,暗示着一种精神上的升华与追求。

诗中“自然霞结玲珑宅”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人间世俗的排斥。这种对理想境界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追求与向往。最后一句“未彰云外去时踪,已到眼前来显”,则表达了这种理想生活的瞬间显现,既有对未来的期盼,也有对现实的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精妙,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宁静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道教思想的认同以及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洞中日月无朝夕:描绘了一个与世无争的仙境,时间在这里静止。
  2. 晃朗云衢通宝陌:云端的道路明朗,通向幸福美好的归宿。
  3. 上明紫脑承三清:上方的紫光象征着道教的三清,传达了道教的悠远思想。
  4. 下照黄河常五色:黄河的五色光辉,象征着大自然的丰富及生机。
  5. 自然霞结玲珑宅:自然的霞光将宅邸装点得如同玉器一般,寓意着美的和谐。
  6. 内有长生三岛客:长生的仙人在此居住,传递出一种追求永恒的精神。
  7. 未彰云外去时踪:虽然云外的踪迹未显现,暗示着一种遥不可及的理想。
  8. 已到眼前来显:但这种理想早已在心中显现,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道教理想结合,形成一种超现实的感觉。
  • 对仗:上下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意象:运用日月、云霞等意象,表现出一种理想化的境界。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追求理想的生活和对自然的向往。通过描绘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场景,表达了对长生不老、超脱尘世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
  • 云衢:象征通往理想生活的道路。
  • 紫脑:象征道教的高深哲学。
  • 黄河:象征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机。
  • 霞光:象征美丽、和谐的自然景象。
  • 三岛客:象征长生不老和超凡脱俗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日月无朝夕”是什么意思?
    A. 诗人对时间的珍惜
    B. 诗人对时间的超脱
    C. 诗人对自然的描写
    D. 诗人对生活的感慨

  2. “长生三岛客”代表了什么?
    A. 人间的繁华
    B. 追求永恒与理想的生活
    C. 道教的教义
    D. 诗人的个人经历

  3. 诗中描绘的场景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B. 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世俗的排斥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不同的是李白更强调个人情感与自然的交融。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以江水和月亮为意象,表现出一种孤独与思念的情感,风格与马钰的道教理念相对比。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文学》

相关查询

绛都春 绛都春 题太平花影片 绛都春 樱桃 绛都春 绛都春 社题咏徐虹亭双椿老屋 绛都春 和樊山韵 绛都春 为吴亮侪题木棉图 绛都春 绛都春 寄陈秋縠 绛都春 秋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叶报秋 拳拳在念 出恭牌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客艘 摆龙门阵 行字旁的字 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包字头的字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揦子 龙威虎振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走之旁的字 武结尾的成语 薄今厚古 病字头的字 包含欣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