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3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34:34
不待浮丘始绝群。
缑山笙鹤故无伦。
怀中宝敕朱宫印,
袖内真符绛府文。
沧海夜,洞天春。
青童毛女伴扬尘。
闲驱蜥蜴兴云雾,
未怕瑶池使者嗔。
不必等到浮丘山的云雾开始消散,
缑山上笙声和鹤鸣的景象已经不再相同。
怀里藏着宝贵的敕令,朱红的宫印,
袖子里藏着真正的法器,绛府的文书。
在沧海的夜晚,洞天中春意盎然。
青童和毛女伴随着扬起的尘土。
闲暇时驭着蜥蜴兴起云雾,
并不怕瑶池的使者会生气。
作者介绍:袁荣法,近代诗人,致力于古典诗词的创作,风格独特,常将道教文化和自然景观融入诗中。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一个道教思想盛行的时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道教文化的追求。
《鹧鸪天》是袁荣法的一首代表作,整首诗以道教文化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神秘世界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浮丘、缑山等神话意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思想。开篇“不待浮丘始绝群”,直接切入主题,表达出一种不拘泥于世俗的洒脱,令读者感受到诗人的豪情和洒脱。而后半部分则描绘了神仙的世界,青童和毛女的出现,让诗歌充满了生动的神话色彩,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深刻理解与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尊重与向往。最后一句“未怕瑶池使者嗔”,则带着几分调侃与不羁,表现出诗人对神灵的轻视与对自由的追求,反映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整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一种超然的哲思,给人以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道教文化的推崇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与哲学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浮丘”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传说中的仙境
C. 一座山
诗中“青童毛女”代表了什么?
A. 古代的神话人物
B. 诗人的朋友
C. 诗中的动物
“未怕瑶池使者嗔”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态度?
A. 羞愧
B. 不羁与自由
C. 恐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袁荣法与李白的作品,袁的《鹧鸪天》更注重道教文化的表现,而李白的《庐山谣》则强调自然与个人情感的交融,两者虽同属古典诗词,但风格与主题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