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4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47:30
浪淘沙·鲁中怀古
作者: 黄咏雩
鲁难几时纾。吾䣊归欤。
龟山蔽鲁斧柯无。
只恐季孙忧未了,不在颛臾。
子欲九夷居。浮海乘桴。
国人钟鼓飨鶢鶋。
凤鸟麒麟人不识,子意何如。
《浪淘沙·鲁中怀古》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鲁国历史的思索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中提到鲁国的不幸什么时候才能得到缓解,作者自问是否能回到故土。龟山的影子遮蔽了鲁国,似乎没有了伐木的声音。诗人担忧季孙的忧虑依然没有结束,不在短期内能解决。接着,他提到如果有机会,想去九夷之地,乘着海上的小船,享受国人欢庆的锣鼓声。最后,诗人感叹凤鸟和麒麟是人们所不识的,想问对方的看法如何。
作者介绍: 黄咏雩,近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抒情诗闻名,风格具有个人色彩,常常结合历史与现实,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诗人面对国家的困境,表现出对历史的回顾与对未来的思考。
《浪淘沙·鲁中怀古》通过对鲁国历史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悟和对未来的忧虑。诗的开头“鲁难几时纾”便直接抒发了对鲁国现状的关注,鲁国在历史上曾经繁荣,而如今却面临困境,诗人对于历史的无奈感油然而生。诗中通过“龟山蔽鲁”暗示了历史的沉重,似乎将鲁国的未来笼罩在阴影之中。此时,诗人的思绪不仅停留在对鲁国的忧虑,更延伸到对季孙这样历史人物的关心,体现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
诗的转折处提到“子欲九夷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理想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够逃离现实的窘迫,追寻更为美好的未来。最后以“凤鸟麒麟人不识”作结,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凤鸟和麒麟象征着美好,但却无人识得,反映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隔阂。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鲁国历史的回望,抒发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与对未来的渴望,构建了一幅充满历史感和思考的画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凤鸟麒麟”作为象征,形成了优美的意象,通过对比展现了美好与现实的反差。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忧虑,表现出诗人对故乡、对历史的眷恋,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鲁难几时纾”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鲁国未来的乐观
B. 对鲁国现状的忧虑
C. 对鲁国历史的遗忘
D. 对鲁国的热爱
“子欲九夷居”中的“九夷”指的是:
A. 鲁国的地名
B. 理想生活之地
C. 一种神话生物
D. 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凤鸟麒麟”象征着什么?
A. 美好的理想
B. 历史人物
C. 现实的困境
D. 自然景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