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踏莎行》

时间: 2025-04-29 15:36:11

诗句

梦失云山,魂消霞晕。

天涯旧月临池近。

那堪枯骨渐肥躯,骨閒镌了无穷恨。

粪土文章,虫蝇音讯。

平波古井难为汛。

此生合是扑灯蛾?

微曦明处成灰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36:11

原文展示

踏莎行
作者: 秦鸿 〔当代〕

梦失云山,魂消霞晕。
天涯旧月临池近。
那堪枯骨渐肥躯,
骨閒镌了无穷恨。
粪土文章,虫蝇音讯。
平波古井难为汛。
此生合是扑灯蛾?
微曦明处成灰烬。


白话文翻译

梦境已在云山中失去,灵魂也随霞光而消散。
天涯的旧月照映着池水,渐渐靠近。
怎能忍受这枯骨日渐肥胖的身躯,
空虚的身体铭刻了无尽的仇恨。
平淡的文章如同粪土,虫子与苍蝇般的信息。
波平如镜的古井,难以激起涟漪。
这一生是否注定像扑向灯火的蛾子?
微弱的光明处,终究化为灰烬。


注释

  • 梦失云山:梦境在高远的云山中迷失,象征理想的破灭。
  • 魂消霞晕:灵魂消散在霞光中,暗示迷惘与失落。
  • 天涯旧月:远方的旧月,象征过去的美好回忆。
  • 骨閒镌了无穷恨:空虚的身体上刻满了无尽的仇恨,表达对生活的无奈与绝望。
  • 粪土文章:平淡无味的文字,如同粪土,象征低劣的价值。
  • 虫蝇音讯:如同虫子和苍蝇一样的消息,暗指无意义的喧嚣。
  • 平波古井:静谧的古井,象征内心的宁静与困惑。
  • 扑灯蛾:比喻追求光明却最终被烧毁的命运。
  • 微曦明处成灰烬:微弱的光明最终化为灰烬,暗示理想的破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秦鸿,生于当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观察而闻名。其作品常常展现对人生与情感的思考,风格独特,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社会变迁时期,反映了人们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踏莎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奈的感慨。开篇以“梦失云山,魂消霞晕”引入,诗人将梦境与现实相交织,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接着,诗中提到“天涯旧月临池近”,过去的美好记忆在现实中逐渐模糊,带来深切的惆怅。

诗的后半部分逐渐转向对生命的反思。“那堪枯骨渐肥躯”,用“枯骨”象征内心的空虚与无奈,进一步引申出对生活的失望与仇恨。在“粪土文章,虫蝇音讯”中,诗人以极具讽刺意味的方式表达了对当今社会浮躁与庸俗的批判。最后,诗人用“此生合是扑灯蛾?微曦明处成灰烬”来总结整首诗,展现了对生命追求的无奈与绝望,仿佛在诉说一种对命运的无力感。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富有哲学思考,使人深思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值得深入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梦失云山:梦境的丧失,暗示理想的破灭。
  2. 魂消霞晕:灵魂的消散,象征着对美好的向往已逝。
  3. 天涯旧月临池近:旧日的美好回忆似乎在渐渐靠近,但实际上却是遥不可及。
  4. 那堪枯骨渐肥躯:对自身无力感的沉思,感叹生命的流逝与空虚。
  5. 骨閒镌了无穷恨:身心的疲惫与孤独,承载着无尽的怨恨。
  6. 粪土文章,虫蝇音讯:对社会现象的讽刺,表达出对虚无生活的失望。
  7. 平波古井难为汛:内心的宁静难以触动,表明对生活的无力感。
  8. 此生合是扑灯蛾:把自己比作扑向灯火的蛾子,象征追求光明却遭遇毁灭的命运。
  9. 微曦明处成灰烬:微光照耀下的终极归宿,象征着理想破灭后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命比作“扑灯蛾”,深刻揭示了追求光明的代价。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加强了语言的韵律感,如“粪土文章,虫蝇音讯”。
  • 拟人:赋予“骨”以情感,让其承载仇恨,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力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人生的无常与理想的破灭,表现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理想与追求。
  2. 云山:代表遥不可及的目标。
  3. 霞晕:象征美好与短暂的光辉。
  4. 旧月:过往的回忆与感伤。
  5. 枯骨:生命的无力与空虚。
  6. 粪土:对生命与文化的贬低。
  7. 古井:内心的宁静与困惑。
  8. 灯蛾:追求光明却面临毁灭的命运。
  9. 灰烬:理想的破灭与无奈的结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梦失云山”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期待
    B. 失落
    C. 喜悦

  2. “粪土文章”中“粪土”指的是什么? A. 高尚的文字
    B. 低劣的价值
    C. 有趣的故事

  3. 诗中将人生比作“扑灯蛾”,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追求光明的勇气
    B. 追求光明的代价
    C. 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情感真挚。
  • 《登高》(杜甫):对人生苦难的深刻反思。

诗词对比

  • 《秋夕》(杜甫):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但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描绘与人生的哲学思考。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对历史的追忆与对当下的思考有相似之处,皆表现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现代诗歌鉴赏》:深入理解现代诗歌的技巧与主题。
  • 《古诗词解析》:学习古诗词的语言运用与情感表达。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风 勉同志 题明皇并笛图 还山行 题汪星石记事图 村步杂书所见 其四 谒金门 登上封三绝 其二 遣兴 和李教授摅游溪阻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细入毫芒 楼阁亭台 车字旁的字 草字头的字 父字头的字 澧兰沅芷 赌神发咒 軄贡 穴宝盖的字 包含輗的词语有哪些 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洒泪而别 掊冒 又字旁的字 谏诤 包含负的词语有哪些 风移俗易 分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