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0: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0:53
临江仙二首 其二
北去南来多少路,岭云黯黯长横。
山温地暖且消停。
幽花堪自摘,薄醉最宜醒。
天末微波分海色,潮来顷刻都青。
莫从过去问来程。
湖山惊昨梦,风雨感苍生。
这首诗表达了从北方到南方的漫长旅程,在岭南的云雾中显得暗淡无光。这里的气候温暖宜人,仿佛一切都在安静地消停。沿途的幽花可以随意采摘,微醺的状态反而最适合清醒。远方天边轻微的波纹映衬着海的颜色,潮水一来,瞬间变得清澈。不要去问过去的路途,湖山间的景象让我想起了昨夜的梦境,风雨则让我感受到人世间的苦难。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湖山惊昨梦”反映了古人常以山水寄托情感的传统,表达对理想和梦境的追求。
作者介绍:
李祁,近代诗人,生活在20世纪初的中国,其诗风受到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影响,常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对时代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1948年,正值中国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岭南的自然景色,寄托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李祁的《临江仙二首 其二》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引人入胜。整首诗通过描绘从北到南的旅程,展示了岭南的风光和诗人内心的感受。首句“北去南来多少路”便直接引入主题,表明了旅途的漫长与艰辛。接下来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既温暖又宁静的岭南世界,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幽花堪自摘,薄醉最宜醒”则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花的幽静与微醺的状态象征着生活中的安逸与自得,表达了诗人内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珍惜。而“天末微波分海色,潮来顷刻都青”则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自然画面,展示了海潮的变化与自然的力量,也隐含着人生无常的哲理。
最后的“莫从过去问来程”让人感受到一种豁达的态度,诗人不再追问过往,只专注于眼前的美好与自然,进一步表达了对生活的理解与接受。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强调珍惜当下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反映出时代变迁带来的无奈与困惑。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岭云”指的是:
A. 高山的云
B. 岭南地区的云
C. 海上的云
“薄醉最宜醒”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状态的偏好?
A. 醉酒状态
B. 清醒状态
C. 梦境状态
“湖山惊昨梦”中的“昨梦”代表了:
A. 过去的经历
B. 理想与追求
C. 生活的苦难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祁的《临江仙二首 其二》与王维的《山中问答》在主题上均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李祁更强调对生活的感悟与反思,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李祁的《临江仙二首 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