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4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41:57
修到南屏山下住,四时花雨迷濛。
溪山幽绝梦谁同。
人间閒夕照,销得一雷峰。
极目寥天沉雁影,断魂凭證疏钟。
淡云来往月朦胧,藕花风不断,三界佛香中。
在南屏山下修行,四季的花雨让人迷醉。
在这幽静的溪山中,谁能与我分享这梦境?
人间的闲适与夕阳的光辉,消融了雷峰的身影。
远望天空,沉沉的雁影划过,灵魂在疏钟声中游荡。
淡淡的云彩飘来飘去,月光朦胧,藕花伴着风不断摇曳,
三界的佛香在空气中弥漫。
陈曾寿(约1640-约1711),字元寿,号石斋,清代诗人,生于福建,后移居浙江,以山水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婉约,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常表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临江仙 其一》作于清代,正值士人隐逸的风气盛行。诗人借助南屏山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士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
《临江仙 其一》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诗中描绘了南屏山的秀美景色,透过春夏秋冬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索。开头两句“修到南屏山下住,四时花雨迷濛”,为整首诗奠定了自然诗意的基调,花雨的意象不仅体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惘与追求。
接下来的“溪山幽绝梦谁同”,诗人将自己置于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强调了孤独感与追求精神的渴望。诗人不仅在寻求自然的美,更在寻求精神的归宿。此句引出诗人对梦境的思考,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或许在这美丽的风景中,内心的孤独更为显著。
“人间閒夕照,销得一雷峰”,夕阳的描绘不仅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雷峰在诗中象征着某种失去与追忆,随着夕阳的消逝,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随后“极目寥天沉雁影”,通过对远方的眺望,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思考,沉雁影在此不仅是一种景象,更是孤独与思念的象征。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显得极为精妙,淡云、月朦胧、藕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超然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境界。最后一句“三界佛香中”则把诗的主题引向了宗教与超脱,带给读者一丝温暖与宁静的感受,仿佛在诉说着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和谐共处之道。
整首诗通过描绘南屏山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崇敬以及对人生孤独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内心的追求。
选择题:诗人选择在南屏山下隐居的原因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隐逸修行
C. 旅行
D. 交友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淡云来往月朦胧”,描绘了____的景象。
判断题:诗中使用了很多对比的手法来增强意境。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