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2:25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
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
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
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以往听说湘水清澈如染,今天听说湘水满是胭脂的痕迹。
湘灵妆成后映照湘水,犹如明月窥视红云。
高高的丘陵在寂静的夜中矗立,芳香的荃草已经凋零,没有了春天的气息。
瑶瑟的声音已经结束,却无人倾听,太平盛世的影像充满了秋天的门口。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和思想家。他以其尖锐的社会批判和深刻的人性思考而闻名,作品涵盖小说、散文、杂文、诗歌等多种体裁。
创作背景:
《湘灵歌》创作于鲁迅文学创作的早期,正值中国社会动荡不安之际。鲁迅通过对湘水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失望,反映了他对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湘灵歌》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诗作,鲁迅通过对湘水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对美好事物逝去的哀伤。首句“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通过对比,揭示了美好事物的转变与流逝。在古诗词中,湘水常常象征着灵动与美丽,而“胭脂痕”则暗示着美丽的衰退,传达出一种既怀旧又伤感的情绪。
接着,诗中描绘了“湘灵妆成照湘水”,这里湘灵的美丽与湘水的清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感受到一种美的对立与统一。接下来的“高丘寂寞竦中夜”则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逝去与万物的凋零。
整首诗的最后两句“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则将情感推向高潮,瑶瑟声声却无人倾听,既反映了社会对美的漠视,也暗含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失落。鲁迅通过这样的意象构建,表现了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使得这首诗既具个人情感,又富有社会批判的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湘水与湘灵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现实的失落,体现了鲁迅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与批判,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湘灵歌》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湘水”象征着什么?
诗中“鼓完瑶瑟人不闻”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