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54: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54:59
华胥引
作者: 黄侃 〔近代〕
澄江似练,明月如烟,岸枫坠叶。
夜宿孤篷,丛芦隐隐闻雁唼。
独有潭曲渔歌,和橹声伊轧。
羁客天涯,乍逢清景心怯。
双鬓飘萧,便重看镜中休镊。
古欢新恨,何时轻量细阅。
荏苒归期难定,任怨歌盈箧。
秋远潇湘,素心空寄三叠。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夜,江水清澈如绸缎,明月如烟雾缭绕,岸边的枫树叶子慢慢飘落。夜晚我在孤篷中宿营,隐隐听见芦苇丛中传来的雁叫声。只有潭水边的渔歌和橹声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动听。作为一名漂泊在外的游子,偶然遇到这样美丽的景色,心中感到怯懦不安。双鬓渐白,再次对着镜子细心打扮,想要重拾青春的美好。然而,过去的欢愉与如今的烦恼,何时才能轻松细致地去品味?归期遥遥无期,只能任凭怨歌满满装在心中。秋天的潇湘远在天边,纯真的心情只能寄托在三叠的诗句中。
黄侃(1885-1936),字伯箴,号少白,湖南人。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和诗人,尤其以其精湛的古文和诗词创作闻名。黄侃不仅在文学上有深厚造诣,还是语言学、哲学等领域的研究者,致力于恢复传统文化。
《华胥引》创作于黄侃的游历生涯中,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诗中透出对流逝时光的感慨,以及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体现了作者在外漂泊时的孤独与无奈。
《华胥引》是一首富有情感和画面感的诗作。全诗以江水、明月、枫叶等自然景物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氛围。诗的开头,描绘了澄澈的江水与明亮的月光,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仿佛让人身临其境。随着景物的描写,诗人逐渐引入了个人的情感,表达了游子的孤独与对过往岁月的思索。
在情感的流露上,诗人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形成了“我”与“景”的互动。面对美丽的自然景象,游子的心中却生出怯懦之感,这种矛盾的情感正是诗歌的核心所在。双鬓飘萧的描写,加深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凄凉。
诗的最后,诗人用“素心空寄三叠”概括了自己的情感寄托,三叠的诗句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也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展示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人对生命、时间与情感的复杂感受,给人以深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以及对归宿的渴望,体现了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华胥引》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黄侃
C. 杜甫
“双鬓飘萧”指的是什么?
A. 年轻
B. 年华已逝
C. 美丽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物有哪些?
A. 江水、明月、枫叶
B. 山川、花草、阳光
C. 雪花、冰川、沙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