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将下山有作》

时间: 2025-05-02 22:21:30

诗句

昔日乘舆住此山,爱山五日住山间。

今朝忽动思归兴,得伴先生杖屦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21:30

原文展示:

将下山有作
作者: 林用中 〔宋代〕

昔日乘舆住此山,
爱山五日住山间。
今朝忽动思归兴,
得伴先生杖屦还。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乘坐马车住在这座山上,
喜爱这山的景色,在这里住了五天。
今天突然产生了想要回家的兴致,
得与先生一同带着拐杖和鞋子下山。

注释:

字词注释:

  • 乘舆:指乘坐的车子,古代常指马车。
  • 杖屦:杖指拐杖,屦指鞋子,这里形容出行的装备。
  • :心情或情绪,这里指思念和归家的念头。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特别直接的典故,但可以理解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归属感的思考,反映了古人对山水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用中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一个重文轻武的时代,诗人作品多描写山水风光,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日常生活场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游山玩水的场景中,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陶醉,以及在与友人共处时的返乡之情。此时,诗人可能经历了愉快的山间生活,但又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将下山有作》是一首表现山水之美与人情之思的诗作。首句“昔日乘舆住此山”,传达了诗人曾经在山中游玩的悠闲时光,描绘出一种舒适自在的生活状态。而“爱山五日住山间”则进一步说明了诗人对这片山水的眷恋,五日之长的停留,体现出他与自然的深厚感情。

转折出现在“今朝忽动思归兴”,诗人突如其来的归家情绪,反映出内心深处的归属感与对家乡的思念。最后一句“得伴先生杖屦还”,不仅展示了诗人与友人一同下山的情景,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整首诗通过自然与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无限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日乘舆住此山:描绘诗人在过去的某个时光,悠然自得地在这座山中生活。
  • 爱山五日住山间:表达了诗人对这山的喜爱,以至于在这里停留了五天。
  • 今朝忽动思归兴:转折之处,诗人突然产生了回家的念头,体现了人内心的变化。
  • 得伴先生杖屦还:与友人一同下山,强调了友谊与归属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杖屦”与“归兴”,形成了音韵的和谐。
  • 比喻:将山水比作心灵归宿,表达了自然与人心的密切联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旨在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归属与思念,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内心的真实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体现诗人对山水的热爱。
  • 杖屦:代表出行的准备,蕴含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与陪伴。
  • :象征着对家的思念与归属感,反映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诗人曾在山中住了几天?
    A. 三天
    B. 五天
    C. 七天

  2. “杖屦”指什么?
    A. 鞋子和帽子
    B. 拐杖和鞋子
    C. 书本和文具

  3. 诗人突发的情绪是?
    A. 想吃东西
    B. 思归
    C. 想游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然的描绘。
  • 李白的《月下独酌》:表现了对孤独的思考与自然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林用中的《将下山有作》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林用中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王维则更强调个人的独处与自然的融合。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却都展现了古代文人对山水的深厚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山水诗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 其十 鹧鸪天 其四十 鹧鸪天·乙酉1945吴陵旅次 鹧鸪天 其六十四 鹧鸪天 其一 读启宇词 鹧鸪天 牡丹为雨所败 鹧鸪天 其六 鹧鸪天 郊行 鹧鸪天 其三 鹧鸪天·秋日登山访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龍字旁的字 几字旁的字 切中时弊 遁迹桑门 械索 車字旁的字 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爪字旁的字 我辈情钟 藏诸名山 紧打慢敲 齲字旁的字 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层的成语 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端倪可察 羽翼 火树星桥 武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