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5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54:09
玉漏迟 七夕行台诸公见饯
作者:滕斌 〔元代〕
问谁争乞巧。
谁知巧处成烦恼。
天上佳期,底事别多欢少。
雨梦云情半饷,
又早被西风吹晓。
愁未了。
星桥隔断,银河深杳。
可笑儿女浮名,
似瓜果登盘,
情丝萦绕。
百拙无能,
赢得自家华皓。
我笑姮娥解事,
但岁岁孤眠空老。
归去好。
江上绿波烟草。
问谁在争着乞求巧妙的技艺?
谁又知道那巧妙的地方反而成了烦恼?
天上的美好时节,为什么欢庆的事情总是少于别离的愁苦?
在这梦里雨中,云情缠绵了一半,
却又早早被西风吹散了晨晓。
愁苦还没有结束。
星桥已被隔断,银河深邃而幽暗。
可笑那些儿女情长的名声,
像瓜果一样被摆在盘子里,
纠缠的情丝缠绕不去。
我虽然拙劣无能,
却也赢得了自己的华美光彩。
我笑嫦娥明白这些事,
可惜她也只是在岁岁孤独中老去。
归去吧,
江上的绿波与烟草。
作者介绍:滕斌,元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涉及情感与自然的描写,风格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七夕节,正值人们庆祝牛郎织女相会之际,作者在看到他人欢庆的同时,内心却充满了对离别的感慨。
《玉漏迟》是一首充满了对七夕节的深思和感慨的诗作。诗人在开头通过“问谁争乞巧”引入了乞巧的传统习俗,表达了对这场传统节日的思考,质疑在追求巧妙的过程中,有多少人真正得到了快乐,反而可能陷入了烦恼之中。
接下来,诗人抒发了对佳期的感慨,尽管是一个象征团圆的日子,但他却感受到别离的愁苦更多。这里运用了“雨梦云情”这样的意象,展现了一种美好但转瞬即逝的情感。西风的到来,带走了梦境中的情感,让人倍感失落。这种情感的转变,恰如人生中的欢笑与泪水交织,难以分割。
星桥与银河的描绘,更是增添了诗的深邃感,象征着遥远而又无法逾越的距离,令人愁绪满怀。诗人以“可笑儿女浮名”自嘲,指出了人们在情感追求中的虚浮和无奈,也反映了对情感本质的深刻思考。
最后,诗人以“我笑姮娥解事”自勉,虽然明白生活的无奈与孤独,但仍然选择以一种淡然的态度面对。结尾的“江上绿波烟草”,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似乎在暗示着生活的继续与希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七夕节的反思,表现了对爱情与人生的理解,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有对孤独与离别的感慨,展现了人性中的渴望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七夕节的乞巧习俗是为了什么?
A. 祈求丰收
B. 祈求巧妙的技艺
C. 祈求平安
D. 祈求财富
诗中“星桥隔断”主要象征什么?
A. 美好
B. 隔离与孤独
C. 亲情
D. 快乐
诗中提到的“嫦娥”象征了什么?
A. 爱情
B. 孤独和思念
C. 财富
D. 自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长恨歌》和《玉漏迟》都涉及爱情与离别的主题,前者更多的是叙述爱情故事,而后者则通过节日的反思表达对爱情的感慨,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