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27: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27:44
劫罅一杯深,万事眼前休说。
漫问百年能几,见数株香雪。
华严境界晚溪边,一水淡黄月。
不碍杏花照影,任月华圆缺。
这一杯酒中尽是艰辛,眼前的事情就不再提了。
随便问问百年能有多少,看到几株香雪梅。
华严寺的美景在晚溪边,一条河水映着淡黄的月光。
不妨让杏花照出它的影子,无论月亮是圆是缺。
劫罅:指生活中的艰难险阻。
漫问:随意询问。
香雪:香雪梅,花香如雪,象征美好。
华严境界:指华严宗的境界,意指美好的境地。
淡黄月:形容月色柔和且带有淡黄光辉。
杏花:春天的花朵,象征希望与生机。
圆缺:指月亮的盈亏。
作者介绍:夏承焘,近代诗人,生于清末,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作品多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风格清新自然,常用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相结合。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乙酉年(相当于公元1925年),正值仲春,作者在灵峰游玩,面对春景与生活困惑,感慨万千。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动乱时代中的内心挣扎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这首诗以春天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哲思。开篇“劫罅一杯深”,即以酒喻人生,暗示生活中的艰辛与困扰,然而“万事眼前休说”又显露出一种洒脱与不羁,似乎要将烦恼抛诸脑后。接下来的“漫问百年能几,见数株香雪”,通过对时间的思考,诗人感叹人生短暂,唯有几株香雪梅的美丽令人铭记。
“华严境界晚溪边,一水淡黄月”,描绘了一幅幽美的画面,晚霞映照在溪水上,月色轻柔而淡黄,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这种境界不仅是自然的美,更是心灵的寄托,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不碍杏花照影,任月华圆缺”则进一步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理解与包容,接受生活的缺憾与不完美,展现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次分明,通过自然景物引发内心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理解,以及在动荡时代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深思与对自然的热爱,强调在困境中寻找美好,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劫罅一杯深”中的“劫罅”指什么?
A. 喝酒
B. 艰难险阻
C. 春天
“漫问百年能几”在表达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C. 对未来的憧憬
诗中提到的“香雪”指的是哪种植物?
A. 樱花
B. 香雪梅
C. 杏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