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洞仙歌 甲寅岁,从师江?,戏作竹庐》

时间: 2025-04-30 22:47:22

诗句

竹篱茅舍,本是山家景。

唤起兵前倦游兴。

地床深稳坐,春入蒲团,天怜我,教养疏慵野性。

雪坡孤月上,冰谷悲鸣,松竹萧萧夜初静。

梦醒来,误喜收得闲身,不信有、俗物沈迷襟韵。

待临水依山得生涯,要传取新规,再营幽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47:22

原文展示:

洞仙歌

甲寅岁,从师江?,戏作竹庐
竹篱茅舍,本是山家景。
唤起兵前倦游兴。
地床深稳坐,春入蒲团,
天怜我,教养疏慵野性。
雪坡孤月上,冰谷悲鸣,
松竹萧萧夜初静。
梦醒来,误喜收得闲身,
不信有俗物沈迷襟韵。
待临水依山得生涯,
要传取新规,再营幽胜。

白话文翻译:

在甲寅年,我跟随师父到江边,戏作这首《洞仙歌》。
竹篱茅舍,正是我山中生活的景象。
唤醒我在战前的游兴。
我坐在深稳的地床上,春天的气息飘入蒲团,
天怜我,教养我这懒散的野性。
雪坡上孤月高挂,冰谷中悲鸣声起,
松竹在夜晚萧萧作响,初夜正静。
梦醒时分,误以为获得了闲适的生活,
不相信有世俗的事物让我沉迷于襟怀的韵味。
待到临水依山才能得生涯,
我想传达新的规矩,再营造幽静的胜地。

注释:

  • 甲寅岁:指的是中国农历的甲寅年。
  • 竹庐:指用竹子搭建的简陋小屋。
  • 兵前倦游兴:在战争前感到倦怠的游兴。
  • 蒲团:指用蒲草编织的坐垫,常用于禅修。
  • 疏慵野性:形容懒散而自由的性格。
  • 雪坡孤月:雪覆盖的山坡上高挂的孤独明月。
  • 松竹萧萧:松树和竹子在风中发出的声音,形容静谧的夜晚。
  • 沈迷襟韵:指沉迷于世俗的情感和风雅之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蔡松年,金朝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隐逸生活,反映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金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渴望逃离纷扰的世俗生活,寄情于自然,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

诗歌鉴赏:

《洞仙歌》是一首表现诗人隐逸情怀的作品,诗中通过对竹篱茅舍的描写,展现了一种简朴而宁静的山居生活。诗人以“春入蒲团”来描绘春天的温暖与宁静,进一步表达了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提到的“雪坡孤月”和“冰谷悲鸣”,则增添了山野的寂静之美,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在意象的构造上,诗人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展现了深邃的哲思。尤其是“梦醒来,误喜收得闲身,不信有俗物沈迷襟韵”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怀疑和对内心自由的追求。诗的最后两句“待临水依山得生涯,要传取新规,再营幽胜”,则是对未来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期待,体现了诗人追求新生活的决心。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但又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展现出诗人高洁的志趣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甲寅岁,从师江?,戏作竹庐:在甲寅年,我跟随师父来到江边,随意作诗,表达心情。
  2. 竹篱茅舍,本是山家景:竹篱和茅屋,正是山中生活的景象。
  3. 唤起兵前倦游兴:唤醒我在战争前的游兴与思绪。
  4. 地床深稳坐,春入蒲团:我坐在舒适的地床上,春天的气息弥漫在蒲团上。
  5. 天怜我,教养疏慵野性:天怜我,培养我这种懒散而自由的性格。
  6. 雪坡孤月上,冰谷悲鸣:雪坡上孤月高挂,冰谷中传来悲鸣之声。
  7. 松竹萧萧夜初静:松竹在夜晚发出萧萧声,初夜显得格外安静。
  8. 梦醒来,误喜收得闲身:梦醒时分,我误以为获得了闲适的生活。
  9. 不信有俗物沈迷襟韵:我不相信世俗事物会让我沉迷于情感与风雅。
  10. 待临水依山得生涯:待到临水依山,才能获得生涯的自在。
  11. 要传取新规,再营幽胜:我想传达新的生活方式,再次营造幽静的胜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环境比作竹篱茅舍,突显自然幽静。
  • 拟人:将天和自然赋予情感,表现对诗人的怜爱。
  • 对仗:如“雪坡孤月上,冰谷悲鸣”,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反思。诗人在追求内心自由的同时,也在探索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展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篱茅舍:象征着简朴、自然的生活状态,体现隐逸之美。
  • 孤月:象征孤独和清冷,反映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考。
  • 松竹: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增添了诗的悠远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洞仙歌》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蔡松年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雪坡孤月”象征什么?

    • A. 温暖
    • B. 孤独
    • C. 富贵
  3. “待临水依山得生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期望?

    • A. 追求财富
    • B. 渴望隐逸生活
    • C. 希望出名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与人内心的和谐。

诗词对比: 蔡松年的《洞仙歌》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展现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然而,蔡松年更强调对世俗的反思与孤独感,而王维则表现出一种和谐与宁静的生活态度。两者在情感基调和意象运用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金代诗人蔡松年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隐逸文化与文学创作》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五家林四首 其一 过临安海会寺东长桥有怀苏文忠公 寄呈尤侍郎二首 龙井山主送蜡梅 桂隐纪咏·云外亭 玉霄花 游叔祖次对宅南新园计 题本觉寺 记雪三首 次韵陈秀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肉字旁的字 战绩 卝字旁的字 人身保险 云飞雨散 负坚执锐 包含假的词语有哪些 面字旁的字 脐脂自照 录蔌 擂鼓鸣金 工字旁的字 止字旁的字 治乱持危 疑怪 包含摅的词语有哪些 齿牙余惠 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