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4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47:22
洞仙歌
甲寅岁,从师江?,戏作竹庐
竹篱茅舍,本是山家景。
唤起兵前倦游兴。
地床深稳坐,春入蒲团,
天怜我,教养疏慵野性。
雪坡孤月上,冰谷悲鸣,
松竹萧萧夜初静。
梦醒来,误喜收得闲身,
不信有俗物沈迷襟韵。
待临水依山得生涯,
要传取新规,再营幽胜。
在甲寅年,我跟随师父到江边,戏作这首《洞仙歌》。
竹篱茅舍,正是我山中生活的景象。
唤醒我在战前的游兴。
我坐在深稳的地床上,春天的气息飘入蒲团,
天怜我,教养我这懒散的野性。
雪坡上孤月高挂,冰谷中悲鸣声起,
松竹在夜晚萧萧作响,初夜正静。
梦醒时分,误以为获得了闲适的生活,
不相信有世俗的事物让我沉迷于襟怀的韵味。
待到临水依山才能得生涯,
我想传达新的规矩,再营造幽静的胜地。
作者介绍:蔡松年,金朝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隐逸生活,反映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金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渴望逃离纷扰的世俗生活,寄情于自然,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
《洞仙歌》是一首表现诗人隐逸情怀的作品,诗中通过对竹篱茅舍的描写,展现了一种简朴而宁静的山居生活。诗人以“春入蒲团”来描绘春天的温暖与宁静,进一步表达了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提到的“雪坡孤月”和“冰谷悲鸣”,则增添了山野的寂静之美,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在意象的构造上,诗人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展现了深邃的哲思。尤其是“梦醒来,误喜收得闲身,不信有俗物沈迷襟韵”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怀疑和对内心自由的追求。诗的最后两句“待临水依山得生涯,要传取新规,再营幽胜”,则是对未来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期待,体现了诗人追求新生活的决心。
整首诗在情感上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但又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展现出诗人高洁的志趣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反思。诗人在追求内心自由的同时,也在探索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展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洞仙歌》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雪坡孤月”象征什么?
“待临水依山得生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期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蔡松年的《洞仙歌》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展现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然而,蔡松年更强调对世俗的反思与孤独感,而王维则表现出一种和谐与宁静的生活态度。两者在情感基调和意象运用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