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0: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0:46
虞美人·铃儿花
作者: 黄咏雩
丹葩玉叶朱丝缬。
神屋珊瑚折。
褒斜叵耐夜潺潺。
谁又郎当声里念家山。
湘君碎佩摇烟雨。
凄绝钿蝉语。
彩幡无计护春红。
剩遗檐牙九子怨东风。
这首词描绘了花瓣如丹霞般绚丽,叶子如玉般清翠,朱色的丝带交织在一起,仿佛在神屋中折断的珊瑚。夜晚潺潺的流水声让人难以忍受,谁又能在这声声回响中念起故乡的山水?湘君佩戴的碎玉如同在烟雨中轻轻摇曳,凄凉的蝉声在耳边响起。春天的红色彩幡无计可施来保护,终究只剩下檐下的牙子怨恨着东风的无情。
作者介绍:
黄咏雩,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其诗词多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著称,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及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一个多雨的春季,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和对春天的感慨。这种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诗人在这种环境中寻求一种精神寄托。
《虞美人·铃儿花》是一首充满感伤和思乡之情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绘,作者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无奈。开篇用“丹葩玉叶朱丝缬”展现春花的绚丽,立刻抓住读者的眼球,仿佛让人沉浸在春光中。然而,随着词句的深入,诗人的情感逐渐显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谁又郎当声里念家山”,这一句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表达了在美丽的景色中,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无尽思念。接下来的“湘君碎佩摇烟雨”则将这种思念具象化,湘君的存在与烟雨缠绵在一起,既是对美的向往,又是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词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结合词人内心的感受,展示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短暂,以及对故乡情感的深切。这种情感在最后一句“剩遗檐牙九子怨东风”中得到升华,东风本应带来春的生机,然而却只能留下怨怼,令人唏嘘。整首词在意象和情感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对美的追求,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失落。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春天的美丽与思乡之情展开,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故乡的眷恋,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关于春天、思乡与无奈的丰富画面,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词测试: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词中提到的“湘君”象征着什么?
词中“彩幡无计护春红”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虞美人·铃儿花》的意境与情感,体会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