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8:2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8:26:43
西江月
御史乘骢刚直,庑车揽辔澄清。
先声应播五羊城。一道凛然尊敬。
庵外疏花破玉,枝头佳实调羹。
催归不入秉钧衡。岂但动公诗兴。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刚直的御史骑着骏马,驾着车在清澈的街道上行驶。他的名声应该在五羊城广为传扬,令人尊敬。庵外稀疏的花朵如同破碎的玉石,树上的美果像调味的羹汤。虽然他被催促回去,但他却不愿意进入官府,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对公事的兴致。
作者介绍:陈栎,元代诗人,因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受到后人喜爱。他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官场腐败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刚直不阿的御史形象,表达对正义与清廉的向往。
这首《西江月》通过描绘一个刚直的御史形象,展现了诗人对清官的敬仰与对腐败现象的批判。前两句写出御史的刚直与清明,体现出一种不畏权势的尊严与气质;而“庵外疏花破玉,枝头佳实调羹”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与生活的富足,形成一种和谐的对比。诗的最后一句“岂但动公诗兴”更是深化了主题,表明诗人不仅是在赞美这位御史的清白与公正,更是在呼唤社会对清官的支持与尊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描写刚直的御史,表达了诗人对清白与正义的向往,也反映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忧虑。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同样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但更多的是关注个人的情怀与自然的和谐美。相比之下,陈栎的《西江月》则更加聚焦于社会公正与官员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