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1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14:00
婆罗门引 保德西楼作
作者:李晏 〔元代〕
汗融畏日,岂知高处有风清。
倚阑襟袖凉生。
坐看崩云脱壤,不碍乱峰青。
待目穷千里,却怕伤情。
河分古城。
听裂岸怒涛惊。
好是烽沈幽障,鼓卧边亭。
西楼老子,更无用,胸中十万兵。
酒到处莫放杯停。
在汗水融化的炎热中,我畏惧阳光,怎能知道高处有清风拂面?
倚靠栏杆,衣袖飘扬,感到凉意生生。
我坐着看那崩溃的云彩从地面脱离,丝毫不妨碍那乱峰依旧青翠。
我想要目光尽头千里,却又担心会伤感情绪。
河水将古城隔开。
我听见岸边怒涛的惊吼声。
这儿的烽火台隐没在幽暗之中,像鼓声在边亭里沉睡。
在西楼上我已年老,心中无用,怀揣着十万士兵的情怀。
酒到之处,切莫让杯子停下。
李晏,元代诗人,字景山,号白云。其诗风清新婉约,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悟与哲思。他的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和边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哲学思考。
《婆罗门引》创作于保德西楼,表现了诗人在炎热夏日中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以及对人生的哲理反思。诗人身处高楼,面对大自然的壮丽与变幻,感受到内心的孤独与豪情,酒的陪伴成为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
《婆罗门引》是李晏在保德西楼所作,整首诗以高远的视角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开篇以“汗融畏日”引入,表现了夏日的炎热和对清凉的渴望。诗人倚靠栏杆,衣袖被风吹起,清凉的感觉与热烈的阳光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对自然环境的敏锐感受。
接下来的“坐看崩云脱壤,不碍乱峰青”,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诗人坐在高处,云彩的变化、山峰的存在,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显示出诗人对世界的深刻理解和对美的追求。
“待目穷千里,却怕伤情”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与内心的犹豫,似乎在思考人生的意义与追求的代价。紧接着“河分古城”,则是对历史的追溯,听到岸边波涛的怒吼,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最后几句则表现了诗人的豪情与无奈,“西楼老子,更无用,胸中十万兵。”表达了年老的无奈与曾经的壮志未酬,内心仍然怀抱着豪情,渴望把酒言欢,彰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结合诗人的内心冲突,形成了一种复杂而深邃的情感。李晏将个人情感与外部景物结合,展现出独特的诗歌风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诗意。
汗融畏日,岂知高处有风清。
倚阑襟袖凉生。
坐看崩云脱壤,不碍乱峰青。
待目穷千里,却怕伤情。
河分古城。
听裂岸怒涛惊。
好是烽沈幽障,鼓卧边亭。
西楼老子,更无用,胸中十万兵。
酒到处莫放杯停。
整首诗歌围绕着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豪情,对历史的追溯以及对生活的热爱。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与情感的深邃,展现出一种复杂的情绪。
李晏的《婆罗门引》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A. 夏日炎热
B. 秋天的萧瑟
C. 冬日的寒冷
D. 春天的花开
诗中提到的“西楼”象征着什么?
A. 诗人的孤独与思考
B. 诗人的快乐与享受
C. 诗人的友情与爱情
D. 诗人的财富与地位
“酒到处莫放杯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A. 忧伤
B. 享受
C. 厌倦
D. 忍耐
杜甫《登高》与李晏《婆罗门引》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