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2:28
飘飘一叶,看山容如枕,波痕如簟。谁道长江千里直,尽入襟头舒卷。暮斐跏眨氯新浴,风定波微展,翛然携手,云帆与意俱远。记否烟树凄迷,年年飘泊,泪洒关河遍。恨缕丝千万结,才向东风微展。野藿同甘,山泉分汲,蓑袂平生愿呢喃何语,掠舷曾笑双燕。
一片轻飘的叶子,远望山的样子像个枕头,波纹像是席子。谁说长江是千里直流的,尽在我的怀抱中舒展。傍晚的微风轻轻吹过,波浪也随之微微荡漾,我们手牵手,心灵和白云的帆船一起远行。你还记得那烟雾缭绕的树木吗?年复一年漂泊不定,泪水洒遍了这关河。恨那千丝万缕的牵挂,才刚刚在东风中微微展开。野草同我共享生活的甘甜,山泉也与我同汲,蓑衣下的愿望又能对谁低语?曾在船头轻笑的双燕又飞回了我心中。
作者介绍:汪精卫(1883-1944),字兆铭,号逸舟,民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及诗人。他早年留学日本,参与反清革命,后来成为国民政府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汪精卫的诗风受到古典诗词影响,常以抒情、描写自然景色为主。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民国元年,正值中国历史剧变之际,国家动荡不安。汪精卫在长江上泛舟,感慨身世与时局,诗中流露出他对故土的眷恋及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
《念奴娇》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开篇的“一叶”形象生动,传达出一种孤独漂泊的感觉,恰似诗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渺小。接下来的描述则展现了长江的气势与变幻,诗人通过“波痕如簟”描绘出波浪的平静与美丽,反衬了他内心的波动。
当诗歌进入情感层面时,回忆与现实交织,烟树与泪水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漂泊的艰辛。诗人用“恨缕丝千万结”表达出对相思的苦楚,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最后,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现出一种淡然的心态,野藿与山泉的描写象征着生活的朴素与真实。
整首诗既有对美好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苦短的感慨,情感真挚而细腻,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整首诗以长江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及对故土的眷恋。通过描绘漂泊与归属的主题,反映出一种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思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烟树凄迷”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幸福 B. 思念 C. 愤怒
答案:B
“蓑袂”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衣物 B. 一种植物 C. 一种乐器
答案:A
诗中提到的“长江”象征着?
A. 短暂 B. 无限与历史 C. 贫穷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是对《念奴娇》这首诗的详细解析与解读,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