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01: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01:17
赠姜彦翁秀才
张雨 〔元代〕
科举恩沾乡贡榜,
学校例贡诸生员。
多岐取士从润色,
百骸受蠹争夤缘。
穷巷授徒缺养母,
普天为吏横索钱。
妙年立身在择术,
老生常谈无弃捐。
全诗翻译:
在科举的恩泽下,乡里的贡生频频得志,
学校中有许多学生都是因为这个名额。
选拔人才的方式多种多样,追求的是修饰与润色,
许多身体虚弱的人争相攀附权贵。
在贫穷的小巷中教书,缺乏母亲的支持,
在天下,官吏们横行霸道,四处索要钱财。
在美好年华中立身,要在技艺上有所选择,
老生们常常谈论,不愿轻易放弃。
张雨是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而著称。他的诗多关注社会和人生,表现出对当时科举制度的深刻反思。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科举制度盛行之时,许多文人借此机会追求功名。诗中反映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对社会不公的关注,表达了对教育和人生选择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科举制度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与矛盾。诗的开头提到“科举恩沾乡贡榜”,这不仅仅是对科举的赞美,更隐含着对乡里贡生的羡慕与期许。随着诗句的展开,张雨逐渐揭示了科举制度背后的阴暗面,诸如“百骸受蠹争夤缘”暗示了人在追逐名利时的无奈与苦涩。诗中“穷巷授徒缺养母”表达了对贫困教育环境的深切同情,而“普天为吏横索钱”更是对官吏贪婪行为的控诉。
在最后两句,作者强调了年轻人要在此时立身,选择合适的道路,但又不禁流露出对老生们普遍态度的无奈与无力感。这种复杂的情感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出来,使得整首诗在批判中又带有深思,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的关切以及对自我奋斗的渴望。
整首诗反映了对科举制度的深刻思考,批判了其中的弊端与不公,同时传达出对教育、个人奋斗的渴望与思考,展现了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复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