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玉鹊》

时间: 2025-05-07 06:42:34

诗句

填桥曾到汉,旋复化支机。

声兆吉祥信,情知风雨几。

动兼贞是体,静以德为辉。

比似文皇鹞,投怀那虑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2:34

诗词名称: 玉鹊

作者: 弘历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填桥曾到汉,旋复化支机。
声兆吉祥信,情知风雨几。
动兼贞是体,静以德为辉。
比似文皇鹞,投怀那虑飞。

白话文翻译:

曾经在汉朝修建的桥,重新变成了支架。
声音预示着吉祥的信号,心中明白风雨会有多少。
行动与坚定是其本质,静止则以德行来辉映。
就像文皇的鹞子,投身于怀中又何必担心飞翔。

注释:

  • 填桥:指的是在汉朝时期修建的桥梁。
  • 旋复化支机:旋转后又变成支架,可能暗示着某种循环或变化。
  • 声兆:声音的兆头,象征吉祥的预示。
  • 动兼贞是体:行动和坚贞是其本体的特征。
  • 静以德为辉:静止的状态以道德为光辉。
  • 文皇鹞:文皇指的是汉武帝,鹞是指一种鸟,象征着高飞和自由。

典故解析:

  • “文皇鹞”可能指的是汉武帝的鹰鹞,象征着高洁的品质与飞翔的自由。
  • 汉朝的桥梁象征着连接与交流,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弘历(1711年-1799年),清代皇帝,年号乾隆。他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以其文治武功著称,也是一位诗人,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散文和书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乾隆年间,历史处于盛世,文化繁荣,诗人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吉祥与德行的向往。

诗歌鉴赏:

《玉鹊》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深意,内容上则结合了历史与自然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与对德行的推崇。诗中通过对“声兆”的描绘,隐喻着一种吉祥的预示,似乎是在期待着未来的美好。同时,“动兼贞是体,静以德为辉”的句子强调了行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在语言上清新且富有韵律感,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引发人们对更深层次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填桥曾到汉:描绘了历史的景象,强调时间的延续。
  2. 旋复化支机:暗示着循环往复的变化。
  3. 声兆吉祥信:以声音作为吉祥的象征,预示未来的美好。
  4. 情知风雨几: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有清晰的认识。
  5. 动兼贞是体:行动和坚定是生命的本质。
  6. 静以德为辉:在静止中展现出道德的光辉。
  7. 比似文皇鹞:以文皇鹞子作为自由与高飞的象征。
  8. 投怀那虑飞:表达了一种对自由的渴望与无畏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文皇鹞比作自由与高飞的象征。
  • 对仗:如“动兼贞”和“静以德”,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桥梁、声音等意象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德行的赞美,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连接、交流与历史的延续。
  • 声兆:象征着吉祥与未来的希望。
  • 文皇鹞:象征自由与高飞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声兆”代表什么? A. 不吉利的预兆
    B. 吉祥的信号
    C. 自然的声音
    D. 历史的回响

  2. “动兼贞是体,静以德为辉”中提到的“动”和“静”分别指什么? A. 行动与思考
    B. 生活与死亡
    C. 动作与静态
    D. 行动与德行

  3. 诗中提到的“文皇鹞”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汉武帝
    B. 唐太宗
    C. 朱元璋
    D. 康熙帝

答案:

  1. B
  2. D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弘历的《玉鹊》都以自然景象为题材,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哲学思考,但《春江花月夜》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而《玉鹊》则更强调历史与德行的结合。两者在意象与情感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和乐记室忆江水 卧痾喜霁,开扉望月,简宫内知友 赋得胥台露 别蔡参军 骢马 兴庆池禊宴 游崆峒岩和洪邑侯韵 望雪 挽涌泉寺僧怀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仲裁 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恣肆无忌 爻字旁的字 卝字旁的字 神怒民怨 进改 鬲字旁的字 靣字旁的字 无以塞责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装门面 斗变 巳字旁的字 采油 沈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