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1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17:09
【双调】寿阳曲_担春盛,问
作者:贯云石 〔元代〕
担春盛,问酒家,绿杨阴似开图画。
下秋千玉容强似花,汗溶溶透入罗帕。
松杉翠,茉莉香,步回廊老仙策杖。
月明中晚风宝殿凉,玉池深藕花千丈。
鱼吹浪,雁落沙,倚吴山翠屏高挂。
看江潮鼓声千万家,卷朱帘玉人如画。
新诗句,浊酒壶,野人闲不知春去。
家童柳边闲钓鱼,趁残红满江鸥鹭。
新秋至,人乍别,顺长江水流残月。
悠悠画船东去也,这思量起头儿一夜。
在春意浓厚的时候,我去问酒家,青翠的杨树阴影像是展开的图画。
在秋千上荡漾的美人儿,面容似花般娇艳,汗水湿透了她的罗帕。
松树和杉树郁郁葱葱,茉莉花香气扑鼻,我在回廊中踱步,老仙人手持拐杖。
月光明亮,晚风轻拂,宫殿显得格外凉爽,玉池深处的荷花漫延千丈。
鱼儿在水中吹起浪花,雁儿落在沙滩,依靠着吴山,翠绿的山峰高高悬挂。
看江潮涌动,鼓声响彻千家万户,朱帘卷起,宫女如画般美丽。
我写下新诗,酒壶中浑浊的酒,乡野之人懒得去问春天已去。
家里的孩子在柳边悠闲地钓鱼,趁着残红的余晖,江面上飞翔的鸥鹭。
新秋来临,人们开始分别,顺着长江水流,映照着残月。
悠悠的画船向东而去,这种思念从夜晚开始。
作者介绍:贯云石,元代诗人,以其精妙的诗词和生动的描写闻名。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展现了丰富的情感和哲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春秋之际,诗人借景抒怀,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
贯云石的《双调•寿阳曲》是一首充满生机与美感的作品。诗中以春天的盛景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动人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的春日午后,绿杨、秋千、美人、月明等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
在这幅画卷中,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也深刻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情感。酒家、钓鱼的孩童、悠闲的乡人,都是生活的缩影。诗人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在春光明媚时的闲适与快乐,传递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意象鲜明,展示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尤其是“卷朱帘玉人如画”的句子,将自然与人文结合得恰到好处,令人感受到一种和谐之美。同时,诗的结尾部分带有淡淡的忧伤,暗示着春天的逝去和离别的无奈,使整首诗在欢快的基调中又增添了一丝感伤,展现出人生的无常与珍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描绘春天的生机,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同时也流露出对离别与无常的伤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酒家”是指什么?
诗人用什么来形容荡秋千的美人?
“卷朱帘玉人如画”中“如画”指的是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