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1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15:19
作者: 卢青山 〔当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春如昨,人如昨,断红犹在秋千索。
残烟漠,残雨漠,三年槐梦,一溪流萼。
觉。觉。觉。春成各,人成各,黄鹂尚向溪前著。
寒云薄,寒露薄,半林枫盛,满陂梧落。
错。错。错。
白话文翻译:
春天依旧像往年一样,人依旧如昔,断落的红花仍在秋千的绳索上。
残余的烟雾和细雨模糊不清,三年的槐树梦境,却只在一条溪流中留下花瓣。
觉醒。觉醒。觉醒。春天已经各自分开,人也各自分散,黄鹂鸟仍在溪边鸣唱。
寒云稀薄,寒露轻薄,半边林子里的枫树正盛开,满坡的梧桐树叶纷纷落下。
错过。错过。错过。
注释:
典故解析:
槐树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乡愁的象征,三年槐梦可以理解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黄鹂则与春天和希望相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青山,现代诗人,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结合为主题,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当代,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诗人通过自然意象传达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折红英》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怀的诗,诗人通过春天的意象,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流逝。首句“春如昨,人如昨”,强调了春天似乎依旧如昔,但人事已非,给人一种强烈的对比感。接下来的“断红犹在秋千索”则通过具体的细节描绘,提醒我们曾经的美好瞬间已然成往事。
而“残烟漠,残雨漠”则是诗人对过去的进一步追忆,模糊的景象与内心的孤寂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这种氛围在“黄鹂尚向溪前著”中得到对比,黄鹂的鸣唱仿佛是在唤醒春天的生命力,然而人们却已走散,形成了深刻的遗憾。
最后,诗中“错”字的重复,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遗憾,仿佛是在叹息着错过的美好时光。整首诗虽然萦绕着伤感,然而又在细腻的描绘中流露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意象传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生命的沉思,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春如昨,人如昨”表达了什么情感?
“错。错。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诗中提到的“黄鹂”象征什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