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4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5:14
忆闷令
作者: 赵尊岳 〔近代〕
两点眉山春浅浅。
倚菱花妆晚。
含情手卷珍珠,
伫月来云敛。
但愿长相见。
恁离多谁愿。
画楼外过尽征鸿,
和梦魂飞远。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眉山,春色浅淡,我倚靠在装饰着菱花的窗旁,妆扮得如晚霞般美丽。手中轻卷着珍珠,静静地等待着月光下云彩的散去。只希望能够长久地相见,谁愿意在这样的离别中多忍受呢?画楼之外,飞过的鸿雁已经把我的梦魂带得远远的。
作者介绍:赵尊岳,近代诗人,擅长词曲,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常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近代,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离别痛苦的感慨。
《忆闷令》是一首充满淡淡忧伤与美好回忆的词作。开篇以“两点眉山春浅浅”引出春天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温柔感受。诗中“倚菱花妆晚”一句,不仅描绘出一个女子的美丽形象,也暗示了诗人对这位女子的深情厚谊。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通过“含情手卷珍珠”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细腻的情感,似乎在等待着某个特别的时刻。
“但愿长相见,恁离多谁愿”进一步突显了离别的苦楚,诗人渴望与爱人长久相伴,但现实的离别又令人心痛。最后一句“画楼外过尽征鸿,和梦魂飞远”则用鸿雁象征离愁,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对远方美好回忆的追忆。
整首词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意象,犹如一幅春日的画卷,既有柔情似水的温暖,又有淡淡的忧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离别的苦痛,表达了对长久相见的渴望,展现了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眉山”主要象征什么?
A. 美丽的景色
B. 美丽的女子
C. 春天的气息
D. 远方的思念
“恁离多谁愿”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离别的渴望
B. 对相见的期待
C. 对离别的不愿与无奈
D. 对时间的感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