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梦断》

时间: 2025-04-30 07:52:28

诗句

绣枕红衾晚意浓,啼莺大似不相容。

梦魂苦恨归来早,不尽瀛洲第一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52:28

梦断

原文展示:

绣枕红衾晚意浓,
啼莺大似不相容。
梦魂苦恨归来早,
不尽瀛洲第一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情景,绣花的枕头和红色的被子让人感到浓浓的晚意,啼叫的黄莺似乎与这宁静的景色格格不入。梦中的魂魄早早归来,让人感到遗憾和痛苦,仿佛是没有尽头的瀛洲那高耸的峰峦。

注释:

  • 绣枕:指的是绣有花纹的枕头,象征着安逸和舒适。
  • 红衾:红色的被子,通常寓意温暖和爱情。
  • 啼莺:指黄莺的叫声,通常用来描绘春天的生机。
  • 梦魂:指梦中的灵魂或意象。
  • 瀛洲:传说中的海上仙岛,象征着理想和超脱。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边元鼎,金朝诗人,生平多有创作,尤以抒情诗见长。其诗风清丽,情感细腻,常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金朝时期,社会动荡,但诗人通过描写宁静的夜晚,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梦境的依恋。

诗歌鉴赏:

《梦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梦境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开头两句勾勒出一个温馨的夜晚场景,绣枕与红被相辅相成,营造出一种柔和而富有情感的氛围。随着黄莺的啼鸣,宁静的晚景被打破,暗示着内心的不安和对现实的无奈。后两句则转向梦境,梦魂的归来不仅带来了遗憾,也让人感受到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尤其是瀛洲这样的梦幻之地,象征着人们心中对理想与自由的渴望。整首诗在描写中融入了情感,形成了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绣枕红衾”营造出夜晚的温馨与浪漫,表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第二联:黄莺的啼叫打破了夜的静谧,暗示心中难以调和的矛盾与不安。
    • 第三联:梦魂的早归,表达了对梦境的留恋和对现实的不满。
    • 第四联:瀛洲的意象象征着理想与追求,诗人希望能达到那种理想状态。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梦魂比作归来者,表达出对梦境的留恋。
    • 对仗:如“绣枕红衾”和“啼莺大似”,增强了诗的音乐性和对称美。
  • 主题思想:全诗表现了对美好梦境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意象分析:

  • 绣枕、红衾:象征温暖和恋爱中的甜美。
  • 啼莺:代表生命、春天与美好,但也象征着打破宁静的外界干扰。
  • 梦魂:象征着内心的渴望与追求。
  • 瀛洲: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绣枕红衾”描述的是哪种场景?

    • A. 白天的景色
    • B. 夜晚的温馨
    • C. 冬天的寒冷
  2. “啼莺”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宁静
    • B. 生机与打扰
    • C. 梦境
  3. 瀛洲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与追求
    • C. 过往的记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白的《月下独酌》。
  • 诗词对比:与李清照的《如梦令》比较,二者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边元鼎更注重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而李清照则强调情感的细腻与柔美。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经与汉乐府的比较研究》
  • 《边元鼎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戏和淳诗卷 阳峰卷 碧桃花 冲寒过杨梅村遇雨 秋日赠诸葛基画民部使出 晚春二首 赴鄂过九江 题画寄远法师 韩庄闸舟中七夕杂诗得十三绝句 其十 至泽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艸字旁的字 斑驳 倒凤颠鸾 使绊子 改容更貌 祏主 子字旁的字 包含勿的成语 包含北的词语有哪些 南班 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浃背汗流 韦字旁的字 天下汹汹 工具钢 打勤献趣 缶字旁的字 双人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