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卜算子·感事》

时间: 2025-05-05 09:37:26

诗句

风雨傲黄梅,清冷无情绪。

一缕烟消午梦醒,又是斜阳暮。

流水任潺湲,祗道春长住。

燕子呢喃为底娇,春早随流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7:26

原文展示:

卜算子·感事
作者: 汪石青 〔近代〕

风雨傲黄梅,清冷无情绪。
一缕烟消午梦醒,又是斜阳暮。
流水任潺湲,祗道春长住。
燕子呢喃为底娇,春早随流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黄梅季节的风雨景象,表现了作者的孤寂和无奈。虽然春天在流逝,但燕子依然在低声吟唱,似乎在叹息春天的短暂和无情。

注释:

  • 黄梅:指黄梅季节,常指每年六七月间的梅雨季节。
  • 潺湲:流水的声音,形容水流潺潺的样子。
  • 祗道:只认为、只是觉得的意思。
  • 呢喃:指轻声细语,像燕子在低声啁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石青,近代诗人,生于清末,后经历民国时期。他的诗风多受古诗影响,常以清新、细腻的意象表现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黄梅时节,正值春末夏初,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春天的眷恋。

诗歌鉴赏:

《卜算子·感事》是一首表现春天流逝与人内心感受的词作。开篇便以“风雨傲黄梅”引入,描绘出雨水肆意的黄梅季节,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情绪的冷淡。接着提到“午梦醒”,暗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短暂的失落。

“流水任潺湲,祗道春长住”一句,诗人通过流动的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无常。最后“燕子呢喃为底娇,春早随流去”一句,燕子的呢喃声既是春天的代表,也带有一种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惋惜。

整首词在意象上交代了春天与时间的关系,渗透着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思考。汪石青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与情感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深刻的氛围,让读者在品味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反思时光的流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雨傲黄梅:在黄梅季节,风雨肆虐,给人一种无所畏惧的感觉。
  2. 清冷无情绪:天气清冷,无情感波动,反映诗人内心的寂寞。
  3. 一缕烟消午梦醒:午后的梦境被一缕烟雾打断,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消逝。
  4. 又是斜阳暮:夕阳西下,暗示时间的流逝。
  5. 流水任潺湲:流水潺潺,任其流动,象征着时光不再停留。
  6. 祗道春长住:只是希望春天永驻,但现实却是春天已去。
  7. 燕子呢喃为底娇:燕子轻声啁啾,显得娇柔,传递出春天的气息。
  8. 春早随流去:春天早已随流而去,流逝无常,令人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流水比作时间的流逝,形象生动。
  • 拟人:燕子的呢喃赋予了生动的情感,使自然界更具人性化。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仗美感,增强了音韵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流逝的感叹,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 风雨:象征着变幻与无常。
  • 黄梅:代表着特定的季节,暗示了生命的轮回。
  • 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永不停息。
  • 燕子:象征春天的来临与流逝,传递出温暖与哀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黄梅”指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 “一缕烟消午梦醒”中的“午梦”指的是什么?
    A. 白天的梦境
    B. 晚上的梦境
    C. 早上的梦境
    D. 无梦

  3. 诗中提到的“燕子呢喃”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流逝时光的感慨,但其语言更加细腻柔美,而汪石青则更显得清冷与孤独。
  • 苏轼的《水调歌头》则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了哲学思考,展现出更为丰富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百家讲坛》
  • 《李清照与近现代诗歌》

相关查询

忆梅和天钧和尚原韵 题雁荡山 游龙华寺二首 游龙华寺二首 游大有空明洞 题雁荡山 题石桥 诗一首 归隐 回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黽字旁的字 蚕家 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齐字旁的字 烟霞友 倒八字的字 禾字旁的字 起岸 包含过的词语有哪些 以外 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适逢其会 鸳帐凤帏 大祸临头 丨字旁的字 包含阂的词语有哪些 气竭形枯 弃旧图新 溃敌如决河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