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4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44:17
西江月 九日南城郊行
作者:蒲道源 〔元代〕
堤柳风前影瘦,
池荷雨后香残。
高秋物色已阑珊,
落日孤烟微暗。
平野大家徐步,
此身赢得长闲。
路逢俗子笑相看,
道我为欢冷淡。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堤边的柳树在风中显得瘦弱,池塘里的荷花在雨后香气已然消散。高秋时节,万物的色彩已渐渐凋零,落日的余晖映照着微暗的孤烟。平坦的田野上,大家悠闲地散步,我的身心也因此而得到了长久的安闲。路上遇到一些普通人,他们用笑容看着我,调侃我在欢快中却显得冷淡。
作者介绍:蒲道源,元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末年及元代初年。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风格清新隽永,常借景抒情,表现内心的淡泊与闲适。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重阳节时,诗人走出城市,来到南城郊外,感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及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
这首《西江月 九日南城郊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秋天的独特韵味。诗的开篇以“堤柳风前影瘦”引入,构建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柳树在风中显得无比单薄,仿佛在诉说着秋的萧条。接着,诗人描绘了池塘里的荷花,雨后香气已然消散,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逝去。随着“高秋物色已阑珊”的出现,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感悟达到了高潮,秋天的景象不仅是视觉的呈现,更是内心情感的映射。
落日的孤烟微暗,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孤独。在这宁静的郊外,诗人感受到了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他与“大家”一同慢步于广袤的平原,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最后,诗人遇到路边的俗子,他们的笑声与调侃,恰恰反映了世俗生活的纷扰与嘈杂,形成了对比,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冷淡与淡泊。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更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淡漠与超然,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生命的反思。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一句描写了秋天的景色?
A. 池荷雨后香残
B. 路逢俗子笑相看
C. 此身赢得长闲
诗中“孤烟”所象征的意义是?
A. 生命的繁盛
B. 孤独与宁静
C. 热闹与欢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蒲道源的《西江月》与李白的《庐山谣》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蒲道源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反思与静谧的生活,而李白则表现了对山水的豪情与对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