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4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1:23
西江月·春垂尽矣。沉阴酿寒,鼙鼓声中,年涯如水。谁为知我,徒唤奈何,欹枕微吟,被歌凄异。 云起犹含雪意,风来都带秋声。廉纤泪雨可怜春。天也多愁多病。只有头随絮白,更无眼向人青。骊龙吹海怒潮生。终古冤禽沉恨。
春天已经结束,寒意渐浓,鼓声中岁月如水般流逝。谁能理解我的心情呢?只能徒然呼唤,枕着头轻吟,听那凄凉的歌声。
云层依旧带着雪的气息,风中传来秋的声音。眼泪似细雨般可怜春天的逝去,天也充满了忧愁和疾病。只有我的头随风飘荡,心中再无对人倾诉的青涩。骊龙怒吼,潮水翻涌,古老的冤屈让人沉重。
袁思亮,近现代诗人,生于社会变革的时代,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其作品多以抒情和描绘自然景观为主,常运用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忧伤和对生命的思考。
这首《西江月》通过春天的结束与寒意的降临,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内心的孤独。开头的“沉阴酿寒”给人以寒冷阴郁的感觉,似乎整个人都被这种气氛所笼罩。鼓声象征着战争或动荡,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接下来的“谁为知我,徒唤奈何”,则流露出一种孤独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理解与共鸣的强烈追求。
“云起犹含雪意,风来都带秋声”,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诗人又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相结合,体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风格。随着“廉纤泪雨可怜春”的出现,诗人对春天的眷恋和惋惜愈加明显,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最后一句“终古冤禽沉恨”,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与个体的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生动而富有层次,情感深邃而细腻,是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结束、时间的流逝及内心的孤独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体现了深刻的生活哲理。
诗中提到的“鼙鼓声”象征什么?
“春垂尽矣”中的“春”指的是什么?
诗中的“廉纤泪雨”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