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5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51:02
解佩令 抒懑
作者: 刘家传 〔近代〕
书多饱蠹,文多覆瓿。
奈飞来劫火成灰烬。
天远楼高,正无语双眉蹙紧。
更何堪雨沉风迅。
依山日尽,投林鸟倦,
误平生琢肝雕肾。
肯负馀年,得洗眼,
水云乡近。
喜抽身,自忘畦畛。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繁重书本和文化负担的感慨,书籍满是虫蛀,文字也常常被覆灭。面对突如其来的劫难,心中感到无奈痛苦。天远楼高,正当无言之际,双眉紧锁,仿佛在承受着风雨的侵袭。山间日落,鸟儿归林,人生的追求似乎因此而迷失,难以雕琢心中的理想。难道要辜负余生,才能得到洗净眼目的机会,回归那水云乡的宁静吗?于是,心中欢喜,终于能够摆脱世俗的桎梏。
刘家传是近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常表现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慨。他的诗风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注重意象的运用与情感的表达。
《解佩令 抒懑》创作于一个社会动荡的时期,作者在此时面临着文化传承与个人理想之间的矛盾,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困惑与对理想的渴望。
这首诗以“书多饱蠹,文多覆瓿”开篇,浓烈的感伤情绪引出对书籍和文化的沉重反思。诗人对繁多的文化和书籍的积累感到疲惫,甚至有些无奈,仿佛在说这些知识的负担已成了自己的桎梏。接着,借助“飞来劫火成灰烬”这样的意象,传达出突如其来的打击与失落感,似乎预示着一场不可避免的灾难。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天远楼高,正无语双眉蹙紧”,表现了面对高远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内心的苦闷与无奈愈加显露。而后面的“依山日尽,投林鸟倦”,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暗示了生命的倦怠与追求的迷失。最后,诗人以“肯负馀年,得洗眼,水云乡近”结束,展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渴求,渴望能够从繁重的现实中解脱出来,回到那种恬淡安宁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传达了作者对文化负担的苦恼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情感深邃而具有普遍性,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文化负担的反思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表达了人在社会压力下的无奈与追求自由的渴望。
诗中提到“书多饱蠹”是指什么?
A. 书籍的丰富
B. 书籍的虫蛀
C. 书籍的无用
“奈飞来劫火成灰烬”中的“劫火”意指什么?
A. 灾难
B. 光明
C. 风雨
诗人希望“水云乡”是什么样的地方?
A. 繁华热闹
B. 安静美好
C. 贫瘠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