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南乡子 东林桥雨篷梦归》

时间: 2025-04-28 00:24:04

诗句

篷上雨潺潺。

篷底幽人梦故山。

涧户林扉元不闭,萧闲。

只有飞云可往还。

波冷玉珊珊。

一壑松风引佩环。

咏得池塘春草句,更阑。

行尽千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24:04

原文展示

篷上雨潺潺。篷底幽人梦故山。涧户林扉元不闭,萧闲。只有飞云可往还。波冷玉珊珊。一壑松风引佩环。咏得池塘春草句,更阑。行尽千峰。

白话文翻译

小雨在篷顶轻轻滴落,篷下的隐者在梦中回到故乡的山川。山涧的门窗本就没有关闭,清幽闲适。只有那飞舞的白云可以来去自如。溪水寒冷,泛起玉般清澈的波纹。一阵松风吹来,仿佛引动了佩环的轻声响动。吟咏着池塘春草的诗句,夜色更深,行走在千峰之间。

注释

  • 潺潺:形容水流声,轻快而有节奏。
  • 幽人:指隐居者或心境清幽的人。
  • 故山:指诗人的故乡或怀念的地方。
  • 涧户林扉:指山涧的门窗。
  • 萧闲:形容清幽而闲适的氛围。
  • 飞云:指漂浮的白云,象征自由。
  • 波冷玉珊珊:形容水波清澈且冷,似玉般的光泽。
  • 佩环:指佩戴的玉环,常用来描绘清脆的声音。
  • 池塘春草:指春天的池塘和生长的草,象征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字天隽,号疏影,晚号倪云林。倪瓒以其山水画闻名,擅长表现自然与心境的结合。他的诗风格清新洒脱,常表现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乱和人心浮动之时,诗人选择隐居生活,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此诗通过描写雨中篷下的梦境,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南乡子 东林桥雨篷梦归》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与自然和谐的词作。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篷顶的细雨和篷下的幽人,营造出一种安静清新的氛围。诗人通过“潺潺”的雨声与“梦故山”的意象,传达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句“涧户林扉元不闭,萧闲”则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环境的开放与内心的宁静,展现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理想境界。

诗中提到的“只有飞云可往还”,暗示了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尽管诗人身处于雨中,但内心却是与自然共鸣的,显得格外从容。后面的“波冷玉珊珊”则描绘了水的清澈与寒冷,使人感受到自然的纯净与美丽。

整首词以优美的意象和清新恬淡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给人一种心灵的洗礼与宁静的感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篷上雨潺潺”:描绘了雨水轻轻落在篷顶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安静的氛围。
    • “篷底幽人梦故山”:在这样的环境中,隐者在梦中回到了故乡,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 “涧户林扉元不闭,萧闲”:山涧的门窗常开,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亲近。
    • “只有飞云可往还”:表达了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 “波冷玉珊珊”:水波清冷且清澈,给人一种宁静的美感。
    • “一壑松风引佩环”:松风轻拂,发出清脆的声音,象征自然的和谐美。
    • “咏得池塘春草句,更阑”:夜深时吟咏池塘春草的诗句,象征生命的延续与活力。
    • “行尽千峰”:表达了在千山万水中漫游的心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波冷玉珊珊”比喻水的清澈。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如“松风引佩环”。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潺潺”与“幽人”。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与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象征自然的滋润与内心的宁静。
    • :代表隐居的生活空间。
    • :象征对故乡和过往的思念。
    • 飞云: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
    • 水波:象征生命的清澈与自然的美丽。
    • 松风:代表自然的声音和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篷上雨潺潺”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雪花纷飞
    B. 雨水滴落
    C. 风声呼啸
    D. 太阳高照

  2. “只有飞云可往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A. 忧虑
    B. 自由
    C. 忍耐
    D. 迷茫

  3. 诗中提到的“幽人”指的是: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的敌人
    C. 隐居者或心境清幽的人
    D. 诗人的家人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倪瓒的《南乡子 东林桥雨篷梦归》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和隐逸的生活,但倪瓒更强调对故乡的思念,而王维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杂兴 寄五郎兼示十五郎 席上作 晚闻庭树鸦鸣有感 杂题 病酒戏作 北窗即事 元日读易 登拟岘 梦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正声雅音 阜字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寸莛撞钟 身税 赤胆忠肝 索开头的成语 立刀旁的字 饥肠辘辘 病字头的字 嘉树 包含宙的词语有哪些 惋恨 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色仁行违 爿字旁的字 鸿鶱凤逝 包含绦的词语有哪些 不识马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