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2: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2:30
定风波 其三
作者: 赵尊岳 〔近代〕
弦上谁论恨浅深。曲中珍重意千金。早是工愁天付与。休诉。华年锦瑟太侵寻。蜡炬有心辉画阁。麝熏无力袅瑶簪。毕竟误人缘底事。须记。屏山画里亦遥岑。
这首诗表达了对感情的深刻思考。谁能在琴弦上谈论情感的深浅?在乐曲中,珍重的情意如同千金般宝贵。早已将忧愁的重担交给了命运,不必再诉说。华丽的年华和美好的琴瑟只是徒然去追寻。蜡烛虽有心,却只能微弱地照亮画阁;麝香虽香,却无力托起华美的簪子。归根结底,这些都只是误导人的缘故,应该牢记,屏山画中的意境也许遥不可及。
赵尊岳(1860-1919),字石山,号月华,晚号秋水,近现代诗人,以词作闻名,其词风清新脱俗,擅长表达情感。
《定风波 其三》创作于作者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刻体验之中,反映了他对人生苦短、感情脆弱的感悟。
这首诗通过对琴曲和蜡烛的描写,深刻揭示了人生中的情感与命运之间的微妙关系。诗的开头问道“弦上谁论恨浅深”,表达了对情感深浅的无奈思考,接着用“曲中珍重意千金”强调情感的珍贵。接下来,诗人感叹自己早已把忧愁交给了命运,不再诉说,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放下的态度。
“华年锦瑟太侵寻”一句,暗示人们在繁华的年华中追求美好,却常常是徒劳。蜡烛和麝香的意象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情感脆弱的感慨。最后,诗人用“屏山画里亦遥岑”表达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深刻理解,仿佛在提醒读者要珍惜眼前的一切。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哲理的情感世界,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整首诗通过对情感的思考,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脆弱,强调珍惜眼前的美好,同时也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弦上谁论恨浅深”中的“恨”指的是:
A. 仇恨
B. 情感
C. 忧愁
D. 想念
“华年锦瑟太侵寻”中的“锦瑟”象征:
A. 生命
B. 音乐
C. 美好时光
D. 记忆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爱情的赞美
B. 人生的无常与脆弱
C. 追求理想
D. 友情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