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43:14
原文展示:
槐市衣冠异往时,
昆仑纵望只兴悲。
从今参透人间世,
懒向青铜斗画眉。
白话文翻译:
槐市的衣冠与往日大相径庭,
远望昆仑山只感到悲伤。
从今往后,我已看透人间的世事,
懒得再用青铜去斗画眉(装饰)。
注释:
- 槐市:指槐树成荫的市场,象征繁华的市井。
- 衣冠:指人们的服饰和仪表,代表社会地位和风尚。
- 昆仑:古代传说中的山脉,常常与高洁、神秘相联系。
- 兴悲:感到悲伤。
- 参透:看透,理解深刻。
- 青铜斗画眉:青铜镜用来照顾装饰,指的是对外表的追求。
典故解析:
- 昆仑山:在古代文化中,昆仑山是神仙的居所,象征着高洁与超脱。诗中的“纵望昆仑只兴悲”表明诗人对现实的失望。
- 青铜:象征古老的文化和传统,诗中提到的“青铜斗画眉”则批判了对于表面美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采庵是近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变迁的时期。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批判,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在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中产生,诗人通过对比古今,表达对人间世事的无奈与对表面繁华的冷漠。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槐市衣冠异往时”开篇,直接指出了时代的变迁与人们的变化,诗人以怀旧的情感,表达对过去的怅惘。接着通过“昆仑纵望只兴悲”,将视野从市井扩展到宏大的自然,形成强烈的对比,显示出人对自然的渺小和对命运的悲观。最后两句“从今参透人间世,懒向青铜斗画眉”则是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表明他已看破红尘,不再追求那些虚华的东西,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表现力,槐市与昆仑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对理想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无奈与释然。诗中虽有悲凉,但更有一种洒脱和清醒的态度,体现了张采庵深厚的哲思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槐市衣冠异往时:槐市的服饰与以前相比已大不相同,暗示社会风尚的变化。
- 昆仑纵望只兴悲:远望昆仑山,心中只感到悲伤,表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现实的失落。
- 从今参透人间世:从今往后,我已看透这个世界的真相,反映出一种觉悟。
- 懒向青铜斗画眉:对于追求外表的无所谓,表现出对虚荣的厌倦。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槐市”与“昆仑”的对比,强化了诗人对现实的失望。
- 象征:昆仑象征理想与高洁,而青铜斗画眉则象征表面的繁华与虚假。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今的感慨,表达了对人间世事的思考与对虚华的厌倦,传递出一种超然与清醒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槐市:象征繁华、热闹的市井生活,代表浮华的外表。
- 昆仑:象征高洁、理想与追求,代表诗人心中向往的美好。
- 青铜:象征古代的传统与文化,反映出对往昔的沉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槐市的衣冠与往日相比,如何变化?
-
诗人对昆仑的感受是?
-
“懒向青铜斗画眉”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 A. 对外表的追求
- B. 对虚荣的厌倦
- C. 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张采庵 vs. 李白
张采庵的诗更注重对现实的反思,而李白则多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张采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