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渔家傲 牙落惊老》

时间: 2025-04-25 19:05:13

诗句

牙落始惊身已老。

形衰不役心犹矫。

欲治黄河赍志早。

空负抱。

掣鳌有策知音渺。

王景千年擅工巧。

长才自古能伸少。

细考其谋何所造。

行洼道。

分流回注淤沙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9:05:13

原文展示:

《渔家傲 牙落惊老》 作者: 黄万里 〔当代〕

牙落始惊身已老。形衰不役心犹矫。欲治黄河赍志早。空负抱。掣鳌有策知音渺。王景千年擅工巧。长才自古能伸少。细考其谋何所造。行洼道。分流回注淤沙皎。

白话文翻译:

牙齿掉落,才意识到自己已年老。身体衰弱却依然心志坚定。想要治理黄河,早已抱有志向。可惜白费心机。对于治河的策略,知音却寥寥无几。王景在千年前就擅长治理河流,才能从古至今却很少得以施展。仔细研究他的谋略又能做些什么呢?只好行走在洼地,分流回注,淤泥却依然堆积如皎。

注释:

  • 牙落:指牙齿的掉落,象征老年的到来。
  • 始惊:开始感到惊讶,意识到衰老的现实。
  • 心犹矫:心中依然有志向,表明内心的坚持与不屈。
  • 赍志早:早就抱有治理黄河的志向。
  • 掣鳌:形容治理河流的策略,鳌是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力量和智慧。
  • 王景:指王景(古代治水名家),在诗中作为治河的典范。
  • 分流回注:指治理河流时的分流与回流,暗指治理的复杂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万里,生于20世纪,著名水利专家和文学家,致力于黄河治理与水文研究。他的诗歌多反映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常用传统诗词形式表达现代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当代,反映了作者对黄河治理的深切关心和对治水历史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老去的感慨。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治理问题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课题。

诗歌鉴赏:

《渔家傲 牙落惊老》在形式上继承了古典诗词的韵律与结构,但在内容上却融入了现代的治水理念与个人感悟。诗的开头以“牙落始惊身已老”引入,直接表达了老年人面临的无奈与焦虑。随着身体的衰老,心中依然保有的志向与斗志,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不屈的精神。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借古喻今,通过提及王景等历史人物,表现出对治水智慧的追求与对自身无力的反思。诗中的“欲治黄河赍志早”与“空负抱”的对比,揭示了治水者面临的艰难与无奈。尽管有志于治理黄河,现实却是力不从心,令人感到遗憾。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悲壮与豪情,诗人不仅是在表达个人的老去,更是在呼唤对历史经验的重视与对未来的希望。诗中所采用的意象丰富,既有个人生命的感慨,也有对民族命运的深思,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的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牙落始惊身已老”:身体的衰老让人意识到年华已逝。
  • “形衰不役心犹矫”:虽然身体衰弱,但内心依然有追求与斗志。
  • “欲治黄河赍志早”:表明了治理黄河的理想和志向。
  • “空负抱”:感叹自己虽然有志,但无法实现,心中落空。
  • “掣鳌有策知音渺”:治理的策略在知音难觅的情况下显得无力。
  • “王景千年擅工巧”:提到历史治水的伟人,以显示其智慧的难能可贵。
  • “长才自古能伸少”:古今治水人才虽多,真正能施展才华的却很少。
  • “细考其谋何所造”:对王景的治水谋略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其成就。
  • “行洼道”:比喻治理河流的艰难与复杂。
  • “分流回注淤沙皎”:表面上看似治理,但淤泥的堆积却是无奈的现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治水比作人生的追求,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形衰不役”和“心犹矫”形成对比,加深了主题的表达。
  • 排比:多次提及“治河”相关的策略与历史人物,增强了诗的气势。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个人的老去与对治河理想的追求,反映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一种悲壮的精神状态,强调了治水事业的艰巨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牙落:象征衰老、时光流逝。
  • 黄河:象征民族的历史与命运。
  • 王景:象征智慧与治水的理想。
  • 淤沙:象征现实的无奈与治理的困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王景”是谁? A. 一位现代诗人
    B. 古代治水专家
    C. 一位神话人物

  2. “形衰不役心犹矫”这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绝望
    B. 坚持与勇气
    C. 幸福

  3.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对个人老去的感慨
    B. 对黄河治理的思考
    C. 对历史的叹息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个人的孤独与无奈,与《渔家傲》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主题侧重点略有不同,前者更偏向于自然与个人的关系,后者则强调整体历史与治水的意义。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近现代诗词研究》
  • 《黄河治理史》

相关查询

寄题分宜簿舍怀古阁为刘公度赋 怀灵山呈元衡 漫兴十一首 其十 赠别欧阳全真三首 自安仁至豫章途中杂兴十九首 其十七 落叶 挽李舒州二首 其一 寄青原山常不轻 上巳 早行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伉俪情深 七弯八拐 鬥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燕妒莺惭 肀字旁的字 感惭 提土旁的字 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足步 包含豭的词语有哪些 授受不亲 自字旁的字 包含枣的成语 行销 巇隙 溘先朝露 感移 包含修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