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3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30:19
凤去深林鹜在庭,
西风回首故山青。
杞人岌岌忧将殒,
楚国茫茫醉不醒。
自觉艰虞多错午,
谁怜耗斁祝宁丁。
金芝玉蕨甘如蜜,
岁晚吾从董五经。
凤鸟已去深林,野鸭却在庭院。
西风吹来,我回首望向故乡的青山。
杞国之人忧心忡忡,恐怕将要灭亡,
楚国却沉醉不醒,迷失在茫茫的酒海。
我自觉艰难困苦多如午时的蚊虫,
谁能怜惜我这衰老的身躯和消沉的心境?
金芝玉蕨的滋味如蜜般甘甜,
在岁末时节,我依然追随董仲舒的五经。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士余,号靖节,元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情感细腻,常以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为题材,表达个人的情怀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刘基晚年,正值社会动荡、国难当头之际。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和历史的回顾,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次韵和石末公感怀之作》是一首情感深邃、意境悠远的诗篇。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开篇“凤去深林鹜在庭”,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凤凰的离去象征着美好理想的消失,而野鸭的存在则显露了现实生活的平凡与琐碎。接下来的“西风回首故山青”,则是一种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西风吹拂,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对故乡青山绿水的眷恋。
“杞人岌岌忧将殒,楚国茫茫醉不醒”,这里引用了杞人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相较于杞人的忧虑,楚国的沉醉则反映了社会的麻木与无知。后面的“自觉艰虞多错午,谁怜耗斁祝宁丁”,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孤独,质问世人对自己困境的漠视。
最后两句“金芝玉蕨甘如蜜,岁晚吾从董五经”,则转向对生活的反思与自我安慰,尽管生活艰辛,但仍然珍惜知识与文化的滋养,这一转折体现了诗人的坚定与理智。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与对社会的思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同时也展现了他对文化与知识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凤去”象征什么?
“杞人岌岌忧将殒”引用了哪个典故?
诗中提到的“金芝玉蕨”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