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兰陵王·恨之极》

时间: 2025-05-02 20:28:07

诗句

己未八月二十日夜,梦有人以石研屏见饷者。

其色如玉,光润可爱。

中有一牛,磨角作斗状。

云:“湘潭里中有张其姓者,多力善斗,号张难敌。

一日,与人搏,偶败,忿赴河而死。

居三日,其家人来视之,浮水上,则牛耳。

自后并水之山往往有此石,或得之,里中辄不利。

”梦中异之,为作诗数百言,大抵皆取古之怨愤变化异物等事,觉而忘其言。

后三日,赋词以识其异。

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

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

郑人缓也泣。

吾父攻儒助墨。

十年梦,沈痛化余,秋柏之间既为实。

相思重相忆。

被怨结中肠,潜动精魄。

望夫江上岩岩立。

嗟一念中变,后期长绝。

君看启母愤所激。

又俄倾为石。

难敌,最多力。

甚一忿沈渊,精气为物。

依然困斗牛磨角。

便影入山骨,至今雕琢。

寻思人间,只合化,梦中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28:07

诗词名称: 兰陵王·恨之极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注:此处原文已被您提供,故省略)

白话文翻译:

我在己未年的八月二十日夜晚,梦见有人用石头研磨的屏风来给我送礼,屏风的颜色如玉,光滑且可爱。屏风中有一头牛,磨角呈斗状。听说湘潭有个姓张的人,力气大且善于搏斗,号称张难敌。有一天,他和人比试,不幸失败,愤怒之下投河而死。三天后,家人来看他,发现水面上浮着牛耳。从那以后,水边的山上常常有这样的石头,或者得到的,里边的人便不吉利。梦中觉得奇怪,便写下诗数百言,大都取材于古人的怨愤和变化的异物等事情,醒来后忘记了其词。三天后,我赋诗以记其异。恨之极,恨极已磨灭不得。苌弘的事迹,人们说后来他的血三年化为碧。郑人缓也在哭泣。我的父亲攻读儒学,辅助墨子。十年的梦,沉痛化为余音,在秋柏之间已经成为现实。相思愈重,思念愈深。被怨恨纠结在心,潜藏着精气。望着江边岩石耸立。叹息一念之间的变迁,长久的分离。你看启母的愤怒所引发的,又转瞬间化为石头。难敌者,力气最大。极度的愤怒沉入深渊,精气化为物质。依然被困于斗牛磨角的状态。便影入山骨,至今仍在雕琢。细想人间,唯有化作梦中的蝶。

注释:

  • 己未: 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年份,通常用来纪年。
  • 湘潭: 地名,位于湖南省,历史上著名的地方。
  • 磨角作斗状: 指牛角被磨成斗的形状,象征着斗争。
  • 苌弘: 古代人物,传说中其血液化为碧色。
  • : 指青绿色,象征生命和希望。
  • 相思重相忆: 指思念的感情愈加深厚。
  • 怨结中肠: 形容心中满是怨恨,如同绞结在一起的肠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是南宋著名的词人和抗金名将。他的词风豪放,气势磅礴,常常融入个人的爱国情怀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词作于辛弃疾的晚年,正值南宋国势衰弱之时,辛弃疾心中忧国忧民的情怀与个人情感纠葛交织,反映了他对时局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兰陵王·恨之极》表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与复杂的心理。诗人的梦境中,牛与斗争的意象象征着生命的愤怒和不甘,而湘潭“张难敌”的故事则引发了对个人命运的思考。牛角的斗状不仅仅是身体的斗争,也暗示了生命的抗争。梦中的情景与现实的反映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幽深的哲理。通过对古人的典故和传说的引用,诗人表达了对失去与痛苦的无奈,同时又流露出对未来的渴望与追求。整首词在情感的起伏中,体现了辛弃疾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提到的梦境,展示了诗人的幻想与口述的交融,牛与斗的意象引出对斗争的思考。
    • 湘潭的故事引出对人物命运的悲叹,反映了社会的无情与个人的无奈。
    • “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表达了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愤怒,恨意难以消磨。
  • 修辞手法:

    • 比喻: “怨结中肠”比喻内心的痛苦和愤怒。
    • 拟人: 诗中牛的斗状赋予了生命,象征人类的斗争精神。
    • 对仗: 词句结构上多有对仗,增强了韵律感和节奏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梦境与现实、古人与今人的对比,探讨了生命的抗争与内心的愤懑,表现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 : 象征着力量与斗争,代表了生命的顽强。
  • : 代表着坚硬与不可动摇的命运。
  • : 象征流动与变迁,暗示人生的无常。
  • : 代表着自由与美好,象征着对理想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辛弃疾的《兰陵王·恨之极》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爱情的怀念
    b) 对理想的追求与人生的无奈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历史的反思

  2. 诗中提到的“湘潭”是指什么? a) 一种花
    b) 地名
    c) 一个成语
    d) 一种乐器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豪放与李清照的婉约形成鲜明对比,两者在表达情感上各具特色,前者更多表现对国家的忧虑,后者则专注于个人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辛弃疾全集》
  • 《宋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为示例,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与扩展。)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谢元不伐寄灵岩七诗用梅圣俞韵 和赵鹏翔赠李生 铜爵研 正月十日雪 上饶道中望月岩 出石壁 过石壁 仁宗皇帝飞白歌 病起负暄菊篱一首 八月三日早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隅结尾的成语 一佛出世 高步通衢 抛歌 金匮石室 汪洋浩博 先字旁的字 见字旁的字 邯郸重步 无德而称 含春 包含厘的成语 财产税 豕字旁的字 两义 邑字旁的字 熟开头的成语 亅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