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与钱玄智泛舟诗》

时间: 2025-04-26 14:29:18

诗句

高门事休沐,朝野恣逢迎。

还乘金谷水,俱望洛阳城。

舟移津女渡,楫动渭桥横。

风高雁已落,雨霁水还清。

叶尽桐门净,花秋菊岸明。

欲奏江南曲,聊习棹歌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29:18

原文展示

高门事休沐,朝野恣逢迎。
还乘金谷水,俱望洛阳城。
舟移津女渡,楫动渭桥横。
风高雁已落,雨霁水还清。
叶尽桐门净,花秋菊岸明。
欲奏江南曲,聊习棹歌行。

白话文翻译

高门大户的生活已经不再享受,朝廷与百姓都沉浸在迎合之中。我们乘坐着金谷的水面,齐望洛阳城。小舟驶过渡口,桨划动着横跨渭水的桥梁。风高时,雁群已经落下,雨过天晴,水面恢复澄清。树叶已尽,桐门显得干净,秋天的花菊在岸边盛开。想要奏响江南的曲子,暂时练习一下划船的歌唱。

注释

  • 高门:指高贵的家门,即显赫的家庭或官宦之家。
  • 休沐:指休息和沐浴,形容一种安逸的生活。
  • 金谷水:指金谷园的水,金谷园是古代著名的园林。
  • 津女渡:津女渡是指渡口,津女则可理解为渡口的女子。
  • 楫动渭桥横:指船桨划动,渭水上的桥横跨。
  • :雨后放晴的状态。
  • 棹歌行:指船上的歌唱。

典故解析

  • 金谷园:历史上著名的园林,常用以象征富贵生活。
  • 洛阳城:古都洛阳,象征着文化与繁荣。
  • 江南曲:指南方特有的音乐,代表着江南的水乡文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正见,南北朝时期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游历、山水和人情,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局不稳,诗人借由泛舟游玩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泛舟图景,诗人在游船中,恰逢清风送爽,白雁归来,雨后水清,四周的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完美交融。诗句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尤其是“欲奏江南曲,聊习棹歌行”一句,展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仿佛一切烦恼都随着水波荡漾而去。诗中融汇了对现实的感慨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既有对繁华的怀念,也有对自然的向往,充分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 高门事休沐:开篇就描绘出高门大户的生活已经不再享受,暗含对权贵生活的冷漠与厌倦。
  • 朝野恣逢迎:批评当时社会中人们过于迎合权贵的现象。
  • 舟移津女渡:描绘舟行于渡口的景象,生动形象。
  • 风高雁已落,雨霁水还清:自然景象的转变,象征着生活的无常以及人心的变化。
  • 欲奏江南曲:抒发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热爱,充满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高门事休沐”暗喻士族的衰落。
  • 对仗:如“舟移津女渡,楫动渭桥横”,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如“风高雁已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自然的变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泛舟的情景,表达了对权贵生活的反思,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江南文化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意象分析

  • 高门:象征权贵和繁华的生活。
  • 金谷水:象征富裕和优雅。
  • :象征自由与归属。
  • 江南曲:代表着文化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门事休沐”所指的是什么?
    A. 高门大户的生活
    B. 诗人的家乡
    C. 自然景色
    D. 游船的状态

  2. “舟移津女渡”中的“津女”指的是?
    A. 渡口的女子
    B. 江南的美丽女子
    C. 船上的女子
    D. 诗人的情人

  3. 诗中提到的“金谷水”象征着什么?
    A. 贫穷
    B. 富裕
    C. 自然
    D. 繁华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 《江南春》 杜甫

诗词对比
张正见的《与钱玄智泛舟诗》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情的交融,但张诗更多反映了对现实的反思,而李白则集中在表现自我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南北朝诗选》
  • 《古诗十九首》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

相关查询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江阁对雨有怀行营裴二端公(裴虬与讨臧玠故有行营) 白帝 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 孟冬 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记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方字旁的字 医疗 婴臼 没精打彩 叛逆 靣字旁的字 包含亭的成语 青字旁的字 眼皮子薄 毋字旁的字 霞思天想 挢枉过正 肉字旁的字 测量学 目空余子 不卑不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