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27: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27:16
赠蒋清隐
作者:王冕
门外好山千万重,
翠涛百顷罗云松。
细水幽回杂花远,
三径修竹来秋风。
灵籁泠泠动清操,
世外红尘飞不到。
白月流光抱石台,
高人潇爽长吟啸。
起居閒閒趣有馀,
看山看水还看书。
木瓢满酌示真率,
不知轩冕为何如?
太华终南青未了,
北山移文为谁道?
君不见孤竹夷齐久寂寥,
首阳薇蕨今荒草。
这首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水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门外的山峦重重叠叠,翠绿的浪涛与松树交织在一起。细流在幽静的地方蜿蜒而过,远处的花朵隐约可见;三条小径旁,修长的竹林在秋风中摇曳。清脆的乐音在空中荡漾,世俗的纷扰无法抵达这里。明亮的白月照耀着石台,高人自在地吟唱啸叫。生活悠闲,乐趣无穷,既可以观山水,也可以读书。手中的木瓢满是酒,展现出真实率真,不知那些高官显贵的生活又是如何。太华和终南山的青翠依旧未衰,北山的文采又为谁所道?你难道没有看到孤竹夷齐已久的寂寥,首阳的薇蕨如今也变得荒草丛生。
作者介绍
王冕(1287-1359),元代诗人、画家,字如晦,号白云山人。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后因仕途不顺而隐退,过着清淡的生活。王冕的诗歌以描写自然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赠蒋清隐》创作于王冕隐居生活时期,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他与友人互相赠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赠蒋清隐》是王冕为隐士朋友创作的一首山水诗,诗中充满了宁静与超然的气息。开篇以“门外好山千万重”描绘出层峦叠嶂的壮丽景色,展示了自然的宏伟与美丽。“翠涛百顷罗云松”则进一步描绘了松树和波涛的相互交织,给人以生动的视觉感受。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细水幽回”和“三径修竹”的描写,表现了幽静的环境和秋风拂过竹林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逸。随着诗的深入,诗人提到“灵籁泠泠”,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乐声和人世的隔绝,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最后几句,诗人自问“木瓢满酌示真率”,表现出对真实、率性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世间名利的淡漠。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水的美好和隐居生活的乐趣,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元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与个体价值的文化风尚。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的淡漠,体现了元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与个体价值的文化风尚。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门外好山”指的是什么?
“灵籁泠泠动清操”中的“灵籁”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两者皆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脱,但王维的表达更加细腻而温柔,而王冕则更显豪放与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