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44: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44:04
己卯八月十五夜,天地万里无云烟。
明月忽自海底出,皎如玉鉴当空悬。
清辉潋滟破幽溟,山河倒浸无馀景。
丹桂香消白兔愁,玉宇琼楼不禁冷。
南箕北斗潜光华,江汉无声流素波。
老夫于此兴不浅,有月无酒将奈何?
天上谁观羽衣舞,人间那得清虚府?
世情乖异每变更,月色何尝有今古?
秋风飘飘度箜篌,东家西家登大楼。
相期玩赏醉终夕,岂知别有穷途愁?
回首天涯故人少,白露凄凄下庭草。
欲持此意问嫦娥,孤雁一声关塞晓。
在己卯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天空万里晴朗,没有一丝云烟。明月突然从海底升起,明亮得像一面玉镜悬挂在空中。清辉闪烁在幽暗的水面上,山河的倒影模糊不清。桂花的香气渐渐消散,白兔也感到忧愁,玉宇琼楼似乎禁不住寒冷。南斗星和北斗星暗中散发光华,江汉之间静静流淌着白色的波浪。老夫在此兴致不浅,但有月无酒该如何呢?天上谁能看到羽衣舞?人间又能得到何种清虚的境界?世间情感变化多端,月色何尝有过去和未来?秋风飘荡如箜篌的音韵,东边和西边的人都在登高望远。我们约定在此共赏月色,醉到天涯海角,却不知道还有别的无尽愁苦?回望天涯,故人稀少,白露凄清地洒落在庭院的草地上。想要把这份心情问问嫦娥,孤雁一声啼叫,唤醒了关塞的晨晓。
王冕(1287年-1359年),元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融合了道家与儒家的思想,清新脱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对月》创作于元朝中期的中秋节,正值社会动荡、百姓生活困苦之时。王冕在此时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同时借助月光引发对人生的思索,反映出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与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对月》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王冕通过对明月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友情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全诗以中秋夜的明月为主题,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清冷的夜景,透过清辉,诗人反思人世间的变迁与情感的孤寂。诗中提到的“有月无酒将奈何”,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孤独,尽管月色如洗,却不能消解内心的愁苦。通过对月亮的赞美,诗人引发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尤其是对故人的思念,最后以“孤雁一声关塞晓”收束,展现了深邃的思考与情感的交织。全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王冕作为诗人的深邃与细腻。
整首诗以中秋的明月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友情和自然的思考,展现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王冕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诗中提到“白兔”指的是什么?
A. 兔子
B. 月亮上的神兽
C. 人间的白兔
D. 诗人的朋友
诗中“有月无酒将奈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孤独
C. 愤怒
D. 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