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55: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5:42
檀篆烟消,莺弦韵杳,芸窗不驻芳春。
庭院愔愔,苔深犹认娇尘。
珠帘翠幻屏山影,恍当年宝雾香氛。
暗归来,燕子无言,也自伤神。
吟魂小寄流连地,叹霜缣碧血,曾染花痕。
故国惊秋,可怜谁似钗裙。
奇情壮悔都陈迹,漫评量有酒盈樽。
恁徘徊,朱雀桥边,立尽斜曛。
檀香的烟雾已经消散,黄莺的歌声也变得遥远,窗前已不再停留春天的芳华。
庭院里静悄悄的,深厚的苔藓依然认得那娇嫩的尘埃。
珠帘翠色如山影般幻化,恍惚间仿佛回到那年宝雾缭绕的香气中。
我暗自归来,燕子无言,却也自感惆怅。
吟唱的灵魂暂寄在这流连之地,叹息着霜缣与碧血,曾经沾染过花痕。
故国的秋天让人惊慌,令人怜惜的又有谁似那钗裙般的女子?
奇特的情感与壮烈的悔恨都已成往事,漫无目的地评量着酒樽满溢。
就这样徘徊在朱雀桥边,直立在斜阳的余晖中。
王蛰堪,生于当代,是一位擅长古典诗词创作的诗人。他的诗歌常常融合传统与现代,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其作品多关注历史与人文,融情于景,表现出对往事的深刻反思。
本诗创作于对秦淮河的怀念之际,诗人通过对李香君旧居的访探,回忆起历史上的风华绝代和过往的情感,反映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与追忆。
《高阳台 秦淮河访李香君旧居》是一首充满怀旧与哀愁的古诗。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被时间侵蚀的旧居,传达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开篇“檀篆烟消,莺弦韵杳,芸窗不驻芳春”,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消逝,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奈和凄凉。
随着诗的推进,诗人通过庭院的描述,展现了岁月的沉淀与不变的情感。“珠帘翠幻屏山影,恍当年宝雾香氛”,这里的幻影似乎在提醒着诗人曾经的美好,然而这种美好却已不再。
诗人在暗自归来时,感受到燕子的无言与自伤,似乎在表达一种孤独与失落。接着,诗人又提到“吟魂小寄流连地,叹霜缣碧血”,在这里,吟唱的灵魂寄托于此地,叹息着曾经的爱情和遗憾,情感愈加深沉。
最后,诗人通过朱雀桥的徘徊,表现出无法释怀的情感,站在斜阳下,愁绪万千,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对故国与往事的深深眷恋。这首诗的情感深刻、意象丰富,充分展示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檀篆烟消,莺弦韵杳,芸窗不驻芳春: 诗人在描绘一个春天已经逝去的场景,檀香的香气消散,黄莺的歌声也听不见,窗户前的春天的气息也不再停留。
庭院愔愔,苔深犹认娇尘: 庭院显得宁静而沉寂,深厚的苔藓依然能够认得那柔嫩的尘埃,象征着往昔的印记。
珠帘翠幻屏山影,恍当年宝雾香氛: 珠帘的翠色如同山影般迷幻,令人仿佛回到那年宝雾缭绕、香气四溢的美好时光。
暗归来,燕子无言,也自伤神: 诗人暗自回到此地,燕子却无言以对,自己也感到深深的伤感。
吟魂小寄流连地,叹霜缣碧血,曾染花痕: 吟唱的灵魂暂时寄托在这流连之地,叹息着往昔的情感与记忆。
故国惊秋,可怜谁似钗裙: 故国的秋天让人惊慌,令人怜惜的又有谁能如那钗裙般的女子。
奇情壮悔都陈迹,漫评量有酒盈樽: 奇特的情感与壮烈的悔恨都已成往事,诗人漫无目的地评量着酒樽的满溢。
恁徘徊,朱雀桥边,立尽斜曛: 最后,诗人徘徊在朱雀桥边,站在夕阳的余晖中,似乎在反思自己的过往。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对往事的惋惜。诗人通过对旧居的回忆,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深沉而真挚。
诗中提到的“檀篆”指的是什么?
“珠帘翠幻屏山影”中,“幻”字的含义是:
诗人最后站在朱雀桥边,表现出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