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4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4:50
高阳台·甲戌冬,作于香港海桐阁寓所1994
作者: 劳思光
细雨侵帘,彤云如幕,晓寒暗透窗纱。
徙倚回廊,嫣红犹见山花。
霓裳翠羽匆匆过,又匆匆梦向天涯。
漫咨嗟。百劫悲欢,几度虫沙。
平生意气矜怀抱,枉目驱豺虎,手搏龙蛇。
老卧南疆,一身破国亡家。
文章解惑非夸世,论千秋愿已嫌奢。
怅啼鸦。谢傅筝弦,白傅琵琶。
细雨轻轻地侵入窗帘,彤云如同幕布,清晨的寒意透过窗纱而来。
我靠在回廊上,仍能看到嫣红的山花。
霓裳翠羽匆匆而过,梦也随之匆匆向天涯而去。
我不禁感叹,经历过多少悲欢离合,几度虫沙。
我一生的意气和抱负,徒劳无功,试图驱赶豺狼虎豹,搏斗龙蛇。
如今老卧于南疆,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悲剧。
我写文章是为了阐明道理,并非为了炫耀世俗,论及千秋大业的愿望也觉得奢侈。
我不禁怅然,似那啼叫的乌鸦,感谢傅家筝弦,白傅琵琶的音律。
劳思光(1920-1998),字思光,号梦溪,江苏人,著名诗人、散文家,曾在海外生活多年,作品风格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常反映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
1994年,劳思光在香港的海桐阁寓所创作了这首《高阳台·甲戌冬》。正值冬季,身处于异乡的他,借助窗外的细雨和寒冷的天气,抒发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高阳台·甲戌冬》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词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了内心的孤寂与对过往的追忆。开篇“细雨侵帘,彤云如幕,晓寒暗透窗纱”,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展现了冬季的萧瑟与诗人的愁绪。随着“嫣红犹见山花”的出现,虽是对生命的渴望,但又被现实的困境所压制,形成鲜明对比。
在诗的中段,诗人反思自己的一生,提到“百劫悲欢,几度虫沙”,既是对过往经历的总结,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与伤感。对于“平生意气矜怀抱”的自省,更是道出了人生的无常与理想的破灭。
结尾部分,诗人以“老卧南疆,一身破国亡家”来表达对故国的失去与对理想的迷惘,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沉重结合在一起,令人深思。诗中所表现的情感不仅是个人的失落,更是对整个时代的感慨,具有强烈的历史感与现实感。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故国的怀念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与失落。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自省,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反思,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诗中提到的“霓裳翠羽”是指什么?
A. 美丽的服饰
B. 美丽的花朵
C. 美丽的山川
D. 美丽的音乐
诗人“老卧南疆”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故乡的怀念
B. 对人生的迷惘
C. 对爱情的失落
D. 对朋友的思念
“百劫悲欢”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家庭
B. 事业
C. 生活经历
D. 友谊
在对比《高阳台·甲戌冬》与杜甫的《登高》时,两首诗都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杜甫的作品更多地呈现出对国家兴亡的思考,而劳思光的这首词则更多地聚焦于个人的情感与经历。两者在情感深度及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展现出不同的诗人风格与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