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浣溪沙》

时间: 2025-04-28 19:51:50

诗句

郁郁心情打不开。

旁人笑我太痴騃。

那知我正费安排。

愁要苦担休殢酒。

身如醉死不须埋。

且开醒眼看愁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51:50

原文展示:

郁郁心情打不开。旁人笑我太痴騃。那知我正费安排。愁要苦担休殢酒。身如醉死不须埋。且开醒眼看愁来。

白话文翻译:

心中郁闷的情绪无法打开,旁人笑我太过痴傻,谁知我正费尽心思去安排。愁苦让我无奈,只想用酒来麻痹自己,像是醉死了一样不再需要掩埋。且睁开眼睛看看,愁苦又来临了。

注释:

  • 郁郁: 郁闷、沉闷的样子。
  • 痴騃: 痴呆、愚笨的意思。
  • 安排: 在这里指的是内心的思考和安排。
  • 愁要苦担: 愁苦需要承受,承载着痛苦。
  • 殢酒: 酒醉,沉醉于酒中。
  • 醒眼: 清醒的眼神,指要看清现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随(1896-1982)是近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诗风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具有很强的个人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

该诗作写于顾随的晚年,彼时社会动荡,个人情感受到困扰,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的苦闷与挣扎,体现了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浣溪沙》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的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开篇“郁郁心情打不开”,直白地表露出内心的压抑,随后通过旁人的冷眼评论,增强了诗人的孤独感和无助感。诗中“愁要苦担休殢酒”则是通过饮酒来逃避现实的无奈,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逃避心态。

诗歌的最后两句“身如醉死不须埋,且开醒眼看愁来”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悲观,但同时也呼唤着一种清醒,面对愁苦的勇气。整首诗在情感的表现上非常细腻,既有个人的感受,又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顾随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郁郁心情打不开:表达内心的压抑和郁闷。
  2. 旁人笑我太痴騃:旁人对自己的误解与嘲笑,加深了孤独感。
  3. 那知我正费安排:说明自己并非无所事事,而是内心在进行复杂的思考与安排。
  4. 愁要苦担休殢酒:通过饮酒来麻痹自己,逃避现实的愁苦。
  5. 身如醉死不须埋:形象地表达了对逃避的渴望,甚至希望自己像醉死般无所顾忌。
  6. 且开醒眼看愁来:呼唤一种清醒,面对现实的勇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醉死比作对生活的逃避,形象生动。
  • 对仗:如“郁郁心情”和“旁人笑我”形成对比,增强情感的冲突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愁苦,反映了人生的无奈与孤独,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情感的深切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愁苦:象征人生的困扰与痛苦,代表了人们面对的各种情感压力。
  • :意象化为逃避现实的工具,象征着一种无奈的选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旁人笑我太痴騃”意思是: A. 旁人认为我聪明
    B. 旁人笑我傻
    C. 旁人同情我
    D. 旁人不在乎我

  2. “愁要苦担休殢酒”中“殢酒”的意思是: A. 醉酒
    B. 杯酒
    C. 酒醉
    D. 酒香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顾随的《浣溪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内心感受的细腻描摹,但顾随更强调对愁苦的无奈,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对过往的怀念与惆怅。

参考资料:

  • 《现代诗词鉴赏》
  • 《顾随诗集》
  • 《中国现代诗词史》

相关查询

芷园张太史楼居寄赠 其二 芷园张太史楼居寄赠 其一 挽袁自如大司马 其二 挽袁自如大司马 其一 秋兴 其三 秋兴 其二 秋兴 其一 登飞霞山作 道上人房老梅 悼雪庵禅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语四言三 靑字旁的字 龍字旁的字 日珠 包含诵的词语有哪些 生子当如孙仲谋 认贼为子 玉字旁的字 被创 衔华佩实 奇才异能 王原祁 席门蓬巷 齿字旁的字 匕字旁的字 胡越同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