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5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50:55
登飞霞山作
——翁卷
局居厌纷丛,荡志寻岖嵚。
拂衣出城隅,杖策循湖阴。
何年彼真仙,遗宫寄幽岑。
连树窈蒙密,灵洞疑虚沈。
攀条承藓飙,立石弄澄深。
眺睐增殊欢,超忽涓烦襟。
美人逝云远,青草畴与吟。
感昔兴重嗟,会意良在今。
山公悦崇资,嵇氏陶清音。
保真道无违,逐欲情易淫。
顾乏安期资,华鬓能不侵。
虽非尚子贤,傥遂毕娶心。
我厌倦了繁杂的尘世生活,想要寻求心灵的宁静,于是走出城市的角落,沿着湖边的阴影漫步。那一年,那位真正的仙人,留下了他的宫殿在幽静的山中。树木繁茂,遮天蔽日,灵动的洞穴似乎隐藏在虚无之中。我攀着树枝,感受到风中带着的苔藓的清新,站在石头上玩弄着清澈的湖水。远眺时,心中愉悦倍增,忘却了烦恼与忧愁。美人远去如云烟,青草地上独自吟唱。感慨往昔,心中仍然有许多感慨,然而心灵的会意在于当下。山公喜爱崇高的品德,嵇氏的韵律清雅。保守真道不违背,追求欲望则容易堕落。回首往昔缺乏安定的资助,华发能不侵蚀?虽然我不如尚子的贤能,但希望能终得心之所归。
逐句解释:
作者介绍:翁卷,字子云,号云山,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秀丽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翁卷登上飞霞山时,反映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尘世的厌倦。在时代背景上,南宋时期政治腐败,文人多有隐逸的倾向,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抒发内心的渴望与追求。
翁卷的《登飞霞山作》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和理想生活的向往。开篇便以“局居厌纷丛”抒发了对尘世繁杂生活的厌倦,转而寻求心灵的宁静。诗中多次提到自然景象,如“连树窈蒙密”、“灵洞疑虚沈”,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飞霞山的美丽风光,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沉思。
诗人通过对美人和往昔的感慨,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无奈,而“会意良在今”则强调了活在当下的重要性,表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的哲学思考。最后,诗中的“逐欲情易淫”引发读者对人生欲望的深思,似乎在提醒人们要保持内心的纯真与道德的底线。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哲思,构成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展现出翁卷作为南宋诗人特有的审美情怀与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局居厌纷丛,荡志寻岖嵚:生活在城市中感到厌倦,渴望在崎岖的山路中寻求心灵的自由。
拂衣出城隅,杖策循湖阴:轻拂衣袖,走出城市的角落,手持拐杖沿着湖边行走,展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何年彼真仙,遗宫寄幽岑:对仙人及其宫殿的追忆,带有一丝神秘与向往。
连树窈蒙密,灵洞疑虚沈:生动描绘了树林的密集与神秘的洞穴,表现出自然的幽静与深邃。
攀条承藓飙,立石弄澄深:通过触碰自然与玩水,表现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眺睐增殊欢,超忽涓烦襟:远眺自然带来的愉悦,超越了心中的烦恼。
美人逝云远,青草畴与吟:对美人的怀念与对自然的吟唱,体现出诗人内心的柔情与孤独。
感昔兴重嗟,会意良在今:对往昔的感慨与对当下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历史的反思。
山公悦崇资,嵇氏陶清音:对高尚品德与美好音乐的向往,体现出诗人的审美追求。
保真道无违,逐欲情易淫:强调保持内心的纯真与道德的重要性,对欲望的警惕。
顾乏安期资,华鬓能不侵:对年华流逝的感慨,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虽非尚子贤,傥遂毕娶心:虽然自己不如贤者,但仍希望能实现内心的追求。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拟人和对仗等修辞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对尘世的厌倦,以及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展现了南宋文人特有的审美情怀与内心挣扎。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承载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情。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翁卷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美人”象征着什么?
a) 过往的情感
b) 自然的美丽
c) 诗人的理想
d) 文人雅士
诗人对欲望的态度是?
a) 追求
b) 放弃
c) 警惕
d)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翁卷与王维的诗歌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尘世的厌倦,但翁卷的作品更显清新脱俗,而王维则更多地融入了哲理思考与人生感悟。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南宋时期文人的心态与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