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0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0:59
一出关门任是非,忽来萋菲动天威。
当时共喜平台对,今日翻从大理归。
本谓五年期雪耻,谁令六月见霜飞。
长城万里今何在,闻道关山数被围。
一旦走出这扇大门,任凭外界的非议;
忽然间,萋萋的草木也仿佛在天威之下颤动。
当初我们一起欣喜于共同的目标,如今却要从大理返回。
本以为五年后能洗刷耻辱,谁知道六月却见了霜降。
长城万里,如今又在哪里呢?听说关山重重被围困。
陈炅(约1520-1587),明代诗人,字子华,号云泉,浙江人。他在政治上曾有过一段经历,后因直言不讳遭到贬谪,创作风格受到时代和个人经历的影响。他的诗歌多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的感慨。
本诗作于明代,正值国家动荡不安的时期。在与外敌的斗争中,诗人表达了对国家沦陷、个人遭遇的深切思考。诗中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忧虑。
《挽袁自如大司马 其一》通过悲壮的语调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沉重思考。开篇的“出关门任是非”就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表现出诗人对外界舆论的无奈和对历史的回顾。紧接着“忽来萋菲动天威”,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结合,生机与压迫并存,暗示着外部环境对内心的影响。
诗中的“当时共喜平台对”与“今日翻从大理归”形成鲜明对比,描绘出昔日理想与现状的巨大落差,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破灭的无奈与失落。此外,“本谓五年期雪耻,谁令六月见霜飞”则进一步揭示了期望与现实的残酷差距,寓意深刻。
最后两句“长城万里今何在,闻道关山数被围”,用长城象征国家的防线,在敌人重重包围下,奏响了国家危亡的悲歌。整首诗情感真挚,构思精巧,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有对未来的迷茫与忧虑。诗人以个人命运为背景,折射出国家命运的无常,揭示了时代的悲剧。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与现实的忧虑,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对个人遭遇的感慨。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思考,展现了家国情怀的深邃与厚重。
诗中“长城”象征什么?
A. 个人的坚守
B. 国家安全的象征
C. 自然的美丽
D. 诗人的思乡情
诗中的“六月见霜飞”表达了什么?
A. 夏季的凉爽
B. 预示着困境的来临
C. 诗人的喜悦
D. 对未来的希望
诗人对过去的态度是?
A. 满意与骄傲
B. 怀念与失落
C. 冷漠与无情
D. 希望与期待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