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挽袁自如大司马 其一》

时间: 2025-05-02 13:00:59

诗句

一出关门任是非,忽来萋菲动天威。

当时共喜平台对,今日翻从大理归。

本谓五年期雪耻,谁令六月见霜飞。

长城万里今何在,闻道关山数被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0:59

原文展示:

一出关门任是非,忽来萋菲动天威。
当时共喜平台对,今日翻从大理归。
本谓五年期雪耻,谁令六月见霜飞。
长城万里今何在,闻道关山数被围。

白话文翻译:

一旦走出这扇大门,任凭外界的非议;
忽然间,萋萋的草木也仿佛在天威之下颤动。
当初我们一起欣喜于共同的目标,如今却要从大理返回。
本以为五年后能洗刷耻辱,谁知道六月却见了霜降。
长城万里,如今又在哪里呢?听说关山重重被围困。

注释:

  • 关门:指封闭的状态,象征封闭的环境或局势。
  • 萋菲:形容草木茂盛,暗指生机与希望。
  • 平台:比喻理想境地或共同目标。
  • 大理:可以指代大理国,象征着政治上的失落或返回故土。
  • 雪耻:洗刷耻辱,恢复名誉的意思。
  • 霜飞:意指意外的打击或困境。
  • 长城:代表国家的防线与安全,如今岌岌可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炅(约1520-1587),明代诗人,字子华,号云泉,浙江人。他在政治上曾有过一段经历,后因直言不讳遭到贬谪,创作风格受到时代和个人经历的影响。他的诗歌多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的感慨。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明代,正值国家动荡不安的时期。在与外敌的斗争中,诗人表达了对国家沦陷、个人遭遇的深切思考。诗中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忧虑。

诗歌鉴赏:

《挽袁自如大司马 其一》通过悲壮的语调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沉重思考。开篇的“出关门任是非”就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表现出诗人对外界舆论的无奈和对历史的回顾。紧接着“忽来萋菲动天威”,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结合,生机与压迫并存,暗示着外部环境对内心的影响。

诗中的“当时共喜平台对”与“今日翻从大理归”形成鲜明对比,描绘出昔日理想与现状的巨大落差,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破灭的无奈与失落。此外,“本谓五年期雪耻,谁令六月见霜飞”则进一步揭示了期望与现实的残酷差距,寓意深刻。

最后两句“长城万里今何在,闻道关山数被围”,用长城象征国家的防线,在敌人重重包围下,奏响了国家危亡的悲歌。整首诗情感真挚,构思精巧,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有对未来的迷茫与忧虑。诗人以个人命运为背景,折射出国家命运的无常,揭示了时代的悲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出关门任是非:出门后不再在乎外界的非议,暗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守。
  2. 忽来萋菲动天威:自然界的变化令人感到天命的不可捉摸,仿佛在暗示国运的动荡。
  3. 当时共喜平台对:回忆起曾经的理想和目标,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
  4. 今日翻从大理归:现状的悲惨,让人不得不回到失去的故土,反映出困境与无奈。
  5. 本谓五年期雪耻:曾经的希望却在现实中落空,诗人感到深深的失望。
  6. 谁令六月见霜飞:意外的打击如同六月的霜降,突显悲剧的不可预见性。
  7. 长城万里今何在:象征国家的防线和安全,询问在如此动荡的时代长城的意义。
  8. 闻道关山数被围:暗示敌人的包围,反映出国家的危难,呼应前面的忧虑。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出关门”与“任是非”,“见霜飞”与“数被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萋菲动天威”,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象征:长城作为国家安全的象征,承载着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与现实的忧虑,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对个人遭遇的感慨。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思考,展现了家国情怀的深邃与厚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关门:象征封闭与隔绝。
  • 萋菲:象征生机与希望。
  • 长城:象征国家的防线与安全。
  • 霜飞:象征突如其来的打击与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长城”象征什么? A. 个人的坚守
    B. 国家安全的象征
    C. 自然的美丽
    D. 诗人的思乡情

  2. 诗中的“六月见霜飞”表达了什么? A. 夏季的凉爽
    B. 预示着困境的来临
    C. 诗人的喜悦
    D. 对未来的希望

  3. 诗人对过去的态度是? A. 满意与骄傲
    B. 怀念与失落
    C. 冷漠与无情
    D. 希望与期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人生与理想的感慨,但更显豪放与乐观。
  • 杜甫《春望》:与《挽袁自如大司马》相似,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情感更加沉重与悲壮。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读》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用元韵答子大 用元韵答麟老 将使送玉堂春花江南竹笋次韵二绝 酬俞子清侍郎惠画韵 喜晴 和何元清韵九绝 炎十世先陇在婺源不归拜扫者九年清明有感遂 题陈巽叔适轩 用前韵答弥明圣言二首 通守赵侯改倅会稽以诗饯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发纵指使 析骸而爨 巳字旁的字 两极 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泥首谢罪 圆通 包含郸的词语有哪些 血字旁的字 靑字旁的字 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怡然自娱 退丁 幽没 促疾 戈字旁的字 髟字旁的字 重施故伎 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