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7:54
台山杂咏
作者:元好问
西北天低五顶高,
茫茫松海露灵鳌。
太行直上犹千里,
井底残山枉呼号。
万壑千岩位置雄,
偶从天巧见神功。
湍溪已作风雷恶,
更在云山气象中。
山云吞吐翠微中,
淡绿深青一万重。
此景只应天上有,
岂知身在妙高峰?
这首诗描绘了西北方向高耸入云的五座山峰,远望去,仿佛是在低空悬浮。松树如海,隐现灵动的鳌鱼。太行山的直上仿佛延绵千里,井底的残山徒然呼号。万壑千岩的壮丽景象雄伟无比,偶尔从天而降,似乎在展现神的巧妙工艺。湍急的溪水仿佛化作了风雷的怒吼,更加深了云山的气象。山间的云雾在翠绿之中吞吐,层层叠叠的淡绿与深青交织成万重景致。这种景象仿佛只存在于天上,怎会想得到我身处于如此美妙的高峰之中?
元好问(1190-1257),字仲明,号天锡,金朝诗人、文学家,擅长诗词和散文。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常以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为题材,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诗创作于金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台山杂咏》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诗中将壮丽的山河与诗人的情感相结合,展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的境界。首联“西北天低五顶高”以高度为切入点,描绘出高耸入云的山峰,给人以震撼之感。接着,诗人通过“茫茫松海露灵鳌”的描写,将观者带入一片浩瀚的自然之中,仿佛松树海洋中隐现着神秘的灵鳌,增强了自然的灵动感。
中间几句则是对太行山的赞美,诗人通过“太行直上犹千里”的夸张手法,表达了山脉的雄伟与壮丽。而“井底残山枉呼号”的对比,既反映出人类的渺小,也凸显出自然的伟大。
最后几句“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更是点睛之笔,诗人在叹息自然之美的同时,感叹自己身处如此美妙的境地,生出一种超凡脱俗、身心俱放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雄伟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仰与向往,揭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同时展现了诗人心中那份追求理想境界的愿景。
诗中“太行直上犹千里”的意思是:
A. 太行山很高
B. 太行山延绵不绝
C. 太行山非常陡峭
D. 以上皆是
“灵鳌”在诗中象征:
A. 生命
B. 灵巧与神秘
C. 力量
D. 美丽
诗人通过什么修辞手法强调自然的雄伟?
A. 拟人
B. 比喻
C. 夸张
D. 对比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台山杂咏》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