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5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54:29
归不得,满抱消疑堆积。春日绵绵人作客,帘深幽梦隔。风雨时捎窗隙,粘径愁香狼藉。蜀魄啼红朝复夕,闭门空掩饰。
无法归去,心中满是堆积的疑虑。春日绵绵,人如客般漂泊,帘幕深深,幽梦隔断了现实。风雨时常透过窗隙,愁苦的香气弥散在小径上。蜀国的魂魄在红色的晨曦和黄昏中悲鸣,关闭的门只是徒然掩饰这一切。
作者介绍:邓桐芬(1871-1945),字子言,号桐芬,近代诗人,身处清末民初的动荡时代,受传统文化熏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细腻而感伤。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社会动荡导致人们的情感多变,诗人借春日的景象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谒金门》是一首深具情感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春日中的孤独与无奈。诗人以“归不得”开篇,直接表达了心中的苦闷与思乡之情。春日的绵延与客居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一种漂泊的无奈感。诗中“帘深幽梦隔”一句,既是对梦的渴望,也显示了现实的无情,仿佛在说,即使在春日的美好中,内心的幽怨依旧难以散去。
“风雨时捎窗隙,粘径愁香狼藉”两句,巧妙地运用风雨象征外界的困扰与内心的愁苦,通过窗隙的描写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邃。这种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言喻的孤独与悲伤,似乎在诉说着对于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最后两句“蜀魄啼红朝复夕,闭门空掩饰”,则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的深刻体现,蜀地的魂魄与红色的朝夕形成一种对比,突显了人对故乡的眷恋与内心的惆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孤独、漂泊与思乡之情展开,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诗词测试:
诗中“归不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风雨时捎窗隙”中的“窗隙”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蜀魄”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