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0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02:50
题安仁余氏留馀堂
作者:刘基 〔元代〕
君不见石季伦,对案方丈皆公珍。
珊瑚夜光视如土,宁知汨没同埃尘。
又不见李赞皇,平生鼎食满万羊。
中厨烟火宵未冷,诏书趣使趋南荒。
金谷名园委蔓草,平泉荆棘无人扫。
荣华瞬息可柰何,空令过者伤怀抱。
世人积金贻子孙,一朝金尽难复论。
古来天道有好还,君看汉代干公门。
你难道没有看到石季伦吗?他的书案和房间里的珍贵物品。
珊瑚和夜光石在他面前看起来如同泥土,谁能知道他最终会淹没在尘埃中呢?
再看看李赞皇,他一生中食客满堂,宰杀了成千上万的羊。
厨房里的烟火在夜里尚未熄灭,皇帝的旨意催促他南下边疆。
金谷园的名园如今长满了杂草,平泉的荆棘无人打理。
荣华富贵转瞬即逝,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徒劳地让过往的人感到伤感。
世人积累财富留给子孙,一旦财富耗尽便无法再论。
古往今来,上天的道理总是有回报的,看看汉代的干公门吧。
作者介绍:刘基(1311-1375),字廷卿,号少微,元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常借古讽今,表达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代,时局动荡,诗人通过古今对比,表达对荣华富贵短暂性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深思。
《题安仁余氏留馀堂》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命运,展现了荣华富贵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刘基以石季伦与李赞皇为例,揭示了即使是曾经显赫的人物,终究难逃尘埃的命运。诗中“珊瑚夜光视如土,宁知汨没同埃尘”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即使是最珍贵的物品,也终将在时间的流逝中化为尘土,令人深思。
诗中引入金谷园与平泉的意象,进一步强调了繁华的衰退与荒凉。通过“荣华瞬息可柰何”,诗人感叹世事如梦,荣华富贵转瞬即逝,令人不禁反思生活的真谛。此外,诗后两句提到“世人积金贻子孙”,又引出了对财富意义的质疑,强调了财富在时间面前的脆弱。
整首诗情感深邃,思维辩证,既有对历史的反思,又有对现实的警醒,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荣华富贵的淡然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选择题:刘基的《题安仁余氏留馀堂》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君看汉代__”用于警示财富与命运的关系。
判断题:诗中使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对或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